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辨证论治恶心呕吐
穴位按摩法可治感冒鼻塞
鉴别真伪冰片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经行头痛
小青龙汤治疗肺心病心衰
八珍汤加味治疗风疹
咽异感症的分型治疗
1
11 1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咽异感症的分型治疗
 

咽异感症的分型治疗
□丁树栋

    咽异感症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多种咽喉异常感觉或幻觉。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其原因与精神因素有关,如恐癌症、神经衰弱、焦虑、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外伤后精神创伤等。其症状复杂多样,患者咽部感觉有异物、灼热、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有的患者感到咽部有树叶、发丝、线头、肿物及痰黏附感;有的感到颈部紧压,不敢扣领扣。以上感觉在患者做空咽动作时明显,进食时则减轻或消失,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度咽痛。症状常随患者情绪起伏波动,异常感觉也可随时改变。咽异感症与中医学的梅核气类似,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型治疗。
肝气郁结型
    症见咽部不适,似有异物梗阻,状如梅核,吞咽不下,咯吐不出,或者咽部有紧束感及狭窄感,多疑善虑,胸闷不舒,胸胁胀满或疼痛,嗳气叹息,饮水、饮食均正常。遇到因气恼、焦虑紧张、心情郁闷、精神抑郁等不良情绪刺激时,病情发作或加重。女子会出现月经失调,经前乳房胀痛、腹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宽胸解郁。
    方药:柴胡10克,香附12克,枳壳10克,茯苓12克,白芍药10克,青皮10克,合欢皮10克,夜交藤10克,紫苏10克,远志6克,郁金10克,半夏10克,竹茹10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服药。
痰瘀阻络型
    症见咽部不适,似有异物阻塞,咯吐不出,咽之不下,或感觉胸闷不舒,胸胁刺痛,烦躁易怒,嗳气叹息,面色晦暗无华。妇女可见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经色暗,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涩。治宜理气化痰、化瘀活络。
    方药:瓜蒌15克,半夏10克,丹参15克,浙贝母10克,柴胡12克,香附12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郁金10克,赤芍药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服药。
气血亏虚型
    症见咽部不适,似有异物阻塞,咯吐不出,吞咽不下,饮水饮食正常,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失眠,气短懒言,四肢麻木,声音低微,口唇与指甲色淡,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沉细。治宜益气补血利咽。
    方药:黄芪30克,党参15克,熟地黄20克,枸杞子15克,山药2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白芍药10克,柴胡10克,香附12克,枳壳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服药。
阴虚肺热型
    咽喉似有异物梗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或咽部有灼热感、紧束感、蚁行感、闷塞感,或伴干咳无痰,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眩晕,失眠,颧红,潮热,盗汗,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润肺、清热利咽。
    方药:百合10克,生地黄20克,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玄参10克,银柴胡10克,桔梗10克,山萸肉10克,牡丹皮10克,紫苏10克,川贝母10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服药。
气虚血瘀型
    症见咽中如有异物阻塞,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身体虚弱,胸胁胀痛或刺痛,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头晕目眩,自汗,语声低微,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或涩。治宜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党参12克,黄芪30克,黄精12克,白术10克,桔梗10克,香附12克,赤芍药10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服药。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