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中医人准备这么干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医传承发展
中医博客
中国中医科学院2人入选人才托举工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管理人才研修班结业
姜黄素可逆转原发性肝癌化疗耐药性
春季高发的精神疾病有哪些,怎么预防?
1
11 1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医传承发展
 

□孟长海

    近年来,由于中医西化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局面的产生是因为中医学创新与传统文化相去甚远造成的。如果不理解古代文化,就无法理解中医学。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扬传统文化。在教育方面,要加大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普及力度,开设大量的宣传中国文化的课程,掀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但是,中医学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不等同于传统文化。仅将发扬传统文化作为拯救中医的有力武器,还远远不够。众所周知,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它具有自身的特殊之处。
    与易学相比,中医学大量采用了实践和实证的思路。中医学的一些观点,比如肾阴虚证等,通过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等解释疾病症状,达到了医学学科的终极目的。这就使中医学从易学的玄虚、缥缈中解放出来,使中医学与易学有了本质区别。
    与儒学相比,中医学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它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但是在历史上,从早期的人体解剖到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对儒家学说都有所突破;从内经学说到伤寒论、再到金元四大家、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的瘟病学派以及到现在的中西医结合学派等,中医学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疾病探索和研究,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着中医学体系。
    与道家相比。道学崇尚无为,被动地顺从自然的力量。从这方面来看,中医则是一个完全的超越。中医治病,讲究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防微杜渐”“有病早治”,在治疗的各个时期,都要求患者和医生积极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对抗疾病。
    对于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我们必须进行科学认识和公正评价。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点儿区别。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突出中医学自身的特征。中医虽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它摒弃了片面的观点、有神论的观点,告别了玄虚学说,注重实证,具有整体观、人文观等适应当今医学模式的思维。
    中医之所以出现发展困局,是受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想振兴中医,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稳步发展。
    当前,中医药事业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必须加大中医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和加强中医医疗实践,促进中医更快、更好地发展。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