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性咳嗽治验 □郭俊田 朱同军
柳某,女,76岁,自述年轻时因冬季在田间劳动受寒而致咳嗽,多年来始终没有治愈。每年冬季,柳某都会因受寒而发病。柳某本次感冒后,流鼻涕,继发咽喉痒,咳嗽,痰液清稀带泡沫;夜间病情加重,使其难以入睡。笔者听诊柳某的双肺,可闻及痰鸣音。柳某脉浮滑有力,舌苔薄白。这是内有蓄疾,风寒外侵,引发蓄疾,使肺气不利。治疗时宜宣肺散寒,降逆祛痰。 方药:炙麻黄15克,炒杏仁12克,细辛10克,法半夏12克,炙紫菀15克,炙冬花15克,前胡15克,贝母15克,鱼腥草30克,五味子12克,肉桂12克,干姜15克,鲜生姜15克。共4剂。每剂水煎3次混合后,取澄清液1200毫升。每次300毫升服用。 二诊:柳某服药1剂后略有好转。 三诊:柳某服药4剂后咳嗽停止,不再咯痰,其他症状消失,能够安然入睡,找笔者再开药2剂,以巩固疗效。 按:柳某蓄疾已久,遇寒则发,内寒与外寒里应外合而发病。此方中,麻黄、杏仁、半夏、细辛降逆止咳祛痰;贝母、鱼腥草、前胡散风邪,清肺利痰;五味子收敛肺气;肉桂、干姜温化内蕴久积之寒,生姜解表而散风寒。紫菀、冬花性辛微温入肺,二者温而不燥,其中紫菀温肺下气消痰止咳,冬花润肺下气祛痰。此方用药时凉热并用,如鱼腥草、贝母之类的药并非苦寒,既能清肺又能润肺止咳化痰。治外感咳嗽时,不论痰多痰少均可应用此方。此方辛、温、凉并用,凉而不寒,温而不燥。 (郭俊田供职于西华县人民医院;朱同军供职于西华仁善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