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药熨法配合康复护理 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
通窍活血汤治疗暴聋
风寒性咳嗽治验
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或与食积有关
针刺治疗痔疮经验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 优势何在
1
11 1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药熨法配合康复护理 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
 

药熨法配合康复护理
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
□杨莉霞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偏瘫患者也随之增多。偏瘫肢体肿胀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因血液循环障碍或神经营养不良所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手足肿胀,轻者可自行恢复,重者日久不消,严重影响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应用药熨法配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治疗方法
    笔者将河南省中医院接诊的96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进行对照观察。笔者在治疗前后对这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发现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4.79%。
    对照组:按照脑血管病治疗原则给予常规治疗,并配合常规护理。每日进行康复运动训练1次,指导患者主动运动瘫痪肢体,肌力低于3级者同时指导被动运动、诱发主动运动、抗阻训练、负重缓解痉挛等。14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和上述康复运动外,加用活血、通络、止痛中药药熨肢体肿胀处,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
    方药:生川乌10克,防风10克,桂枝8克,花椒6克,红花15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透骨草30克,伸筋草30克,威灵仙1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捣碎混匀加入白酒搅拌后,把药渣装入布袋里,用微波炉高火加热两三分钟。当药物加热至六七十摄氏度时,将药袋置于肿胀的肢体,根据袋内温度逐渐下降及患者对温热的承受程度来回推熨,力量均匀。开始时速度稍快,用力轻,可用点、推、滚、揉、搓等手法;随着药袋温度逐渐降低,用力增强,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降低时,可随时更换药袋。时间为15~20分钟。
    疗程结束后2个月统计疗效时,笔者从负面心理、不良肢位、患者忽略、家庭护理不当及不良生活习惯等诱发因素着手,采取心理教育、良肢位摆放、运动疗法、推拿、针灸等方法进行康复护理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干预后评分优于对照组。
病例讨论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是临床常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发生肿胀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资料认为,偏瘫后神经损伤血管的舒缩调节功能障碍,使血管处于扩张状态,静脉血回流容易淤滞;神经损伤后由于患肢活动不便,可引起肌肉及血管紧张度下降,下肢失去了肌肉泵的挤压作用,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而淤滞,引起水肿。
    中医学认为,肢体肿胀是由于脑卒中后气血运行不畅、脉络不畅所致。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与交感神经受损导致微循环障碍肢体局部温度降低。西医针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的治疗目前尚缺乏特异性及高效的抗肢体肿胀药物,对症和支持治疗是主要措施;而祖国医学通过辨证论治及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医务工作者在治疗脑卒中及后遗症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因素,对患者及家属要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要进行综合干预性护理。
    方剂中,生川乌、防风、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功效;桂枝可通经利水;花椒具有温经通络之功效;黄芪具有补气扶正的功效;红花、当归具有通经之功效。诸药合用,可散瘀血、消肿,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使偏瘫肢体肿胀减轻。药熨法是中医学颇具特色的外治法之一,其原理是借热力将药经皮肤渗入体内,刺激肌肤,开启腠理,舒筋活络,促进患肢的气血运行,激发经络之气,增加皮肤的通透性。
    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药熨法配合康复护理并运用中医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理论,在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肿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肢体肿胀症状,还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药熨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容易接受,配合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进行干预疗效显著。这种治疗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杨莉霞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是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护理分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兼职教师;擅长脑病及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荣获“郑州市抗非优秀工作者”“河南省中医护理岗位能手”“河南中医药大学文明教师”等称号;出版专著1部,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十几篇)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