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 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 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 林
 
第八版:杏 林
 上一版  
王勃的医学人生
李时珍受聘楚王府
杜甫与茯苓
木 瓜
郭沫若的中医缘
补中益气说狗肉
1
11 1 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杜甫与茯苓
 

    历代文人、墨客都在诗文中留下了对于本草的热爱。大自然的神奇造作,每一味草药都是一个音符、一抹颜色、一片天地。比如杜甫在《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云:“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又曰:“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安史之乱”之后,杜甫正值壮年,官场失意,迫使其与家人以卖药为生。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艰辛,然而,却能够苦中寻乐。那幽静的东柯崖谷,高山耸立,彩云追逐,中药隐藏山间,杜甫采药、卖药全凭此山此谷,虽然君不问人不知,但是有妻儿帮忙晾晒,无限春景中一家人却也苦中有乐。
    然而,好景不长,春暖夏热,暑去寒来,天气凉了,万物凋零,药材少了,天寒地冻,那埋藏于古松下的茯苓啊,也如寒冰一般在地下静静地“潜伏”起来。可是,当地有一个杨员外得知山中有茯苓,却欲得之,境遇甚寒的杜甫刚想挪出步子出去采药,却又收了回来,提笔写下这样的诗(《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诗文提醒杨员外,山寒地冻,不要去采集茯苓。等待天气稍暖一些吧,那时方为挖掘的好时机,可以翻动神仙洞窟一样的松树根部,可以得到如鸟兽形的东西;也许会收获一根老藤树杖,好用它在你醉酒醒来扶你一下。
    关于茯苓的来源,的确如诗文所言,生长于古松之下。茯苓为松树根部之精华,感土木之气而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茯苓味甘淡,性平,无毒;甘能补中,淡能利湿,故为渗湿扶脾、利水补中之要药。茯苓是药食同源之品,在北京的诸多特产中,就有茯苓饼的身影。
 (王志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