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五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痹症和风湿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
甲状腺切除对身体的影响
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如何看懂药品说明书
破解检验报告上的数字“密码”
肝癌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
肥胖症是病 非单纯的胖
1
11 1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破解检验报告上的数字“密码”
 


□易涛

   检验报告上的数字常让人紧张不已,看到箭头向上就焦虑,看到数值超标就恐慌。医学专家告诉你,检验数值的高低,未必直接对应病情的轻重。
    检验数值的“参考范围”从何而来
    检验报告上的“参考范围”(俗称“正常值”)并非绝对的健康标准线,而是基于大规模健康人群的统计结果。例如,某地区95%的健康人血清钾浓度在3.5毫摩尔/升~5.5毫摩尔/升之间,这个区间就被标注为正常。但统计规律无法覆盖所有人。
    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种族甚至生活环境都会影响数值。例如,新生儿的血红蛋白通常高于成人,运动员的肌酐水平可能因肌肉量较大而偏高。
    生理波动:同一人一天中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的数值可能不同。如皮质醇水平早晨最高,夜间最低;进食后血糖会暂时升高。
    检测方法差异:不同医院使用的仪器、试剂或检测技术可能存在细微差别,导致参考范围略有不同。
    结论:“参考范围”是大多数健康人的数值区间,而非绝对健康线。稍微超出范围,未必需要紧张。
    数值异常的常见原因:疾病只是其中之一
    当检验数值超出“参考范围”时,医生会结合多项指标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以下情况可能导致数值异常,但未必与疾病相关。
    生理性波动:如运动后肌酸激酶升高、女性经期孕酮变化、儿童淋巴细胞比例偏高等。
    检测干扰:某些食物(如高脂饮食影响血脂检测)、药物(如维生素C干扰尿常规检查结果)、采样方式(如止血带绑太久影响血液成分)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标本状态:若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红细胞破裂),会导致钾、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假性升高;尿液标本放置过久,细胞分解可能使尿蛋白、潜血出现假阳性。
    个体基线值:部分人长期存在某些指标轻微异常,但无任何不适症状,且多年稳定,这可能是其独特的“生理基线”。
    关键点:若单次数值异常,需到医院进行复查。连续多次异常,才具有临床意义。
    数值与病情的“非线性关系”
    即使数值异常确实由疾病引起,其高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常不成正比。
    急性与慢性差异:急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急剧升高,但及时治疗后可迅速恢复正常。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的白细胞可能长期轻度升高,但病情更复杂。
    指标敏感性:某些指标(如C反应蛋白)在炎症早期迅速升高,但恢复也快;血沉(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较慢,却可能持续较长时间。评估病情时,需对二者进行综合分析。
    器官代偿功能:早期肾功能损伤时,血肌酐可能正常(因肾脏代偿)。血肌酐明显升高时,肾功能可能已损失过半。此时,数值高提示病情进入晚期。
    如何理性看待检验报告
    避免“唯数字论”:不要自行搜索数值对应的疾病,更勿对号入座。
    关注趋势而非单次数值:如血糖从6.2毫摩尔/升增至6.8毫摩尔/升,虽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需警惕其发展趋势。
    让专业人士解读:医生会结合症状、体征、其他检查(如影像学、病理检查)综合判断,而非仅看数字。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