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五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痹症和风湿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
甲状腺切除对身体的影响
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如何看懂药品说明书
破解检验报告上的数字“密码”
肝癌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
肥胖症是病 非单纯的胖
1
11 1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王莉

   我们的眼睛如同精密的相机,眼底则是相机里负责成像的底片。这个位于眼球后部的神秘区域,包含视网膜、视神经乳头、黄斑等重要结构,一旦发生病变,不仅会模糊视野,还可能悄无声息地夺走“光明”。然而,由于眼底病早期症状隐匿,很多人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成为守护视力的关键防线。
    眼底病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其涵盖范围广泛,包括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早期症状不明显,是“沉默的视力小偷”。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视力轻微波动,容易被误认为是老花眼或疲劳导致的;黄斑变性可能先从视物变形开始,患者往往以为是眼镜度数不合适,直到视力严重下降才就医,此时视网膜的损伤已难以逆转。
    眼底病为什么危害这么大?这与眼底结构的特殊性密切相关。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细胞,一旦受损便无法修复。例如,发生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若未能在48小时内复位,脱离区域的神经细胞会因缺血缺氧坏死,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黄斑作为视网膜上负责精细视觉和色觉的核心区域,其病变更是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可能无法阅读、驾驶,甚至难以辨认亲人的面容。
    定期检查是早期发现眼底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与身体其他部位不同,眼底是唯一能直接观察到血管和神经的“窗口”。通过专业检查设备,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视网膜血管的形态、黄斑的色泽、视神经的状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病变。对于健康人群,建议40岁后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则需要频繁监测。
    哪些人属于眼底病高危人群?一是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眼底病发病率为34.6%,且血糖控制越差,发病越早。二是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高会导致视网膜动脉硬化、出血,严重时可引发视力骤降。三是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人群。他们的视网膜更薄,容易出现裂孔、脱离等问题。四是孕妇。其在妊娠期也可能出现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需要在孕期定期监测眼底。
    眼底检查并不复杂,且无创伤。基础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测量和散瞳眼底检查,其中散瞳眼底检查能让医生全面观察眼底各个部位,避免遗漏周边区域的病变。对于高危人群,还可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进一步检查。OCT能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各层的细微结构,帮助医生早期发现黄斑水肿、变性等病变。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定期检查,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发现眼底病。比如,突然出现眼前黑影飘动、看东西变形、视野中有遮挡感、视力骤降等症状,都可能是眼底病发出的信号,应立即就医。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不仅是对视力的保护,更是对生活质量的守护。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