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艾滋病窗口期科学检测策略
骨质疏松症营养干预策略
中药的临床功效与安全用药原则
放疗与化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贫血的成因与临床分型
低温烫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病的思路
1
11 1 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贫血的成因与临床分型
 


□董琳

在养生领域,“红枣补血”的说法流传甚广,许多人将红枣视为改善贫血的“核心食物”,认为“只要多吃红枣就可以缓解贫血”。然而,现代医学与营养学研究表明,虽然红枣含有铁元素,但是含量与吸收率均不足以成为贫血治疗的主要手段。从营养成分来看,红枣富含铁、维生素C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原料,维生素C可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但每100克干红枣的铁含量仅两三毫克,且属于非血红素铁,人体吸收率仅为1%~3%,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若缺铁性贫血患者单纯依靠红枣补铁,每天需要摄入数公斤才能满足需求,显然不现实。因此,长期适量食用红枣可以辅助改善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作用局限于营养辅助层面,并非治疗的核心手段。此外,红枣含有的部分多酚类物质可能抑制人体对铁的吸收,可能影响其他食物中铁的利用,反而加重贫血症状。
贫血的本质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导致身体器官缺氧。它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主要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等。具体成因如下:营养缺乏是主因,缺铁性贫血约占所有贫血病例的60%,常见于女性月经失血过多、饮食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者;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可能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多见于素食者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人群。慢性病,如慢性肾病、癌症、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能通过抑制红细胞生成或加速其破坏导致贫血。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等,会导致红细胞生成异常或破坏加速。急性大出血或慢性隐性失血,也是贫血的常见诱因。
科学改善贫血,需要遵循“四步走”原则:第一步是精准诊断,明确病因。通过血常规检查初步判断,必要时检测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水平等,依据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第二步是饮食调整,优选“高铁食物”。这是轻度缺铁性贫血的首选干预手段,可适当补充猪肝(22.6毫克/100克)、鸭血(30.5毫克/100克)、牛肉(2.6毫克/100克)等肉类食物,其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且富含蛋白质和锌,能促进铁利用;黑木耳(97.4毫克/100克,干品)、菠菜(2.9毫克/100克)等植物食物,搭配橙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有效提高吸收率。需要注意,贫血患者要减少浓茶、咖啡等饮品的摄入量,因其含有的鞣酸等物质可与铁结合;此外,高钙食物与铁剂同服也可能影响疗效。第三步是科学干预,规范补铁。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铁剂,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口服制剂,口服不耐受或吸收障碍者可选用右旋糖酐铁、蔗糖铁等静脉铁剂,持续治疗3个月~6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并优化方案。第四步是生活调整。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结合兴趣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保持不少于150分钟的运动时长,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同时,戒烟戒酒、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作者供职于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