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康复护理结合中药药浴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
橘核丸加减治疗寒疝
刺激三穴位可护胃养胃
防治食积,让孩子脾气好身体棒
新郑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多科联动实施精准医疗
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意志和行为障碍有哪些
1
11 1 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刺激三穴位可护胃养胃
     随着朋友聚会、聚餐的增多,人们的脾胃负担不断加重。中医认为,刺激三穴位(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可护胃养胃。
中脘穴:胃病、胃痛必备穴位
    中脘穴对应的部位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刺激中脘穴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还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处,为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按摩方法:按摩时将一只手的拇指放在上腹部的中脘穴处,指腹着力进行点按,用力均匀,有一定力度,若感到指下有胃蠕动感或听到肠鸣更佳。按摩中脘穴可调和脾胃、顺气止痛。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有效。
天枢穴:肠道的“清道夫”
    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神阙穴)左右,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有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治疗便秘、腹胀、肠鸣、痛经、肾炎等作用。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刺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具有显著功效。除了艾灸外,按摩也是对天枢穴很好的刺激方法。
    按摩方法:推运腹部,右手放在左上腹部胃区,自右向左顺时针旋转摩动,然后推运至左肋下,用力均匀、速度缓慢,可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功能,保持大便通畅。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腹内有热感为佳。经常按摩天枢穴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调理便秘,治疗腹胀、肠鸣、痛经、肾炎等。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配气海穴治绕脐痛;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便秘、泄泻。
足三里穴:调和脾胃的“明星穴”
    足三里穴堪称人体穴位中最耀眼的“明星穴”之一。足三里穴位于膝眼外以下部位,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功能。宫寒、慢性妇科炎症、卵泡发育不良等,治疗时都用得上足三里穴。
    按摩足三里穴时,四指并拢,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的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作按掐活动,一掐一松,连做36次,两侧交替进行。每次按压都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酸胀、发热的感觉。
    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常导致气血亏虚的病理现象,而气虚血弱是引发女性诸多妇科疾病的根源。艾灸足三里穴可调和脾胃,增强脾胃的水谷运化功能。脾胃为生气、生血的脏器,脾胃得健,气血得补,这就能从源头上治疗妇科疾病。
 (胥 燕  王廷治)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