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八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先心病患儿预防接种那些事儿
辨证分型治疗痛经
儿童健康管理应该怎样做?
热敷用错反添病
河南风湿免疫“大咖”齐聚巩义,为百姓诊治疑难杂症
1
11 1 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辨证分型治疗痛经
  【诊断要点】
    1.患者每遇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经随月经周期发作,甚至疼痛难忍,或伴有呕吐汗出,面青肢冷,甚至晕厥。也有部分患者经期小腹疼痛连及腰骶部,或放射至肛门、两侧股部。
    2.功能性痛经者经妇科检查多无明显病变,部分患者可有子宫体极度屈曲,宫颈口狭窄。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有痛性结节,子宫粘连,活动受限,或伴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多均匀增大,质硬。慢性盆腔炎患者有盆腔炎的征象。
    3.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证候】
    气血瘀滞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量少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
    寒凝血瘀  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暗有块,伴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暗苔白,脉细或沉紧。
    气血亏虚  经前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行量少质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疗方法】
    1.汤药
    气血瘀滞  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10克,白芍药10克,柴胡10克,茯苓12克,熟地黄15克,川芎8克,桃仁6克,红花4克。
    寒凝血瘀  温经汤加减。党参12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药6克,肉桂5克,莪术5克,丹皮9克,甘草6克,牛膝9克,陈皮12克。
    气血亏虚  八珍益母丸加减。党参12克,当归10克,白芍药12克,川芎6克,熟地黄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益母草16克。
    2.中成药
    气血瘀滞  血府逐瘀口服液或月月舒颗粒。
    寒凝血瘀  少腹逐瘀胶囊或艾附暖宫丸。
    气血亏虚  八珍益母丸。
    3.单验方
    生姜大枣饮  生姜24克,大枣30克,红糖适量;生姜、大枣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加入红糖稍煮即可;经前三五天开始喝,连服1周;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
    月季花汤  月季花三五朵,冰糖30克。将月季花洗净放入锅中,加入两杯水,用小火煎煮至1杯,加入冰糖,冰糖溶化后即可饮用;经前及经期每日顿服;适用于气血瘀滞型痛经。
    4.手法治疗
    腹部操作  ①患者取仰卧位,先掌摩、后掌揉,顺时针操作5~10分钟;手法要求轻柔连续而深透,以摩揉后有温热感为宜。②指揉气海穴、关元穴,每个穴位一两分钟;要求同上。
    腰骶部操作  ①回掌骶部2分钟,按揉肾俞穴1分钟。②点按或按揉八髎穴,以有酸胀感为度,施术三五分钟,然后摩擦使其变热。
    下肢操作  ①按揉血海穴、阴陵泉穴各1分钟。②重按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各1分钟,按揉力度以能忍受为限。
    上肢操作  拿肩井穴5~10次。
【注意事项】
    患者应注意经期、产后卫生,以减少痛经发生。患者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保持精神愉快;不可过度服用寒凉或滋腻的药物,不可过度食用生冷的食物。
 (摘自《乡村中医实用技术》)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