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无影灯下呵护生命的绿叶 ——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李妍 □焦 钧 郑金铎 文/图

李妍

手术中的李妍(右一)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有一种颜色能赋予生命以活力,给人生以信心,它便是“绿色”。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有这样一片“绿色”。她没有洁白的护士服、没有别致的燕尾帽,只穿一袭绿衣。她以精湛的护理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挥洒汗水守候在无影灯下,在2500个日日夜夜里,她共为4000余名患者送去了希望和健康。她就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李妍。 无影灯下,她是与医生并肩作战的“绿衣战士” 手术室护士跟病房护士不同,需要熟悉手术的方法和基本过程,直接配合医生参与手术操作。 自2010年从急危重症科调任手术室以来,李妍已经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战了7个年头儿。经过多年磨炼,她已成为同事眼中工作忘我付出、技术扎实精湛的“老兵”。主刀医生每个动作、眼神、声音所传递的信息,她都能准确把握。调整无影灯光、添加无菌手术用品……一台台忙碌的手术在她的默契配合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手术业务工作繁重,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李妍每天的工作量都在10小时以上,而且时常要面对突发状况,深夜被叫回来加班是常事。2015年4月,刚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还没顾上吃饭,手机铃声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来了一个车祸伤员,需要紧急手术。人手不够,请你过来协助!”手术室就是“战场”,每一台手术就是命令。听到同事吹响“集结号”,李妍没有犹豫,也没有抱怨,急忙赶往“战场”。 这是一位因交通事故而重伤的患者,全身多发骨折,腹腔内也多处损伤,病情危急,手术时间长、难度大。李妍自告奋勇地担任洗手护士。拿无菌单、拿止血钳、固定吸引管,主刀医生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命令,需要立即执行。李妍密切注意手术的进程,准确迅速地传递器械。 时间分秒前移,手术医生换了2组,而李妍却一个人坚持了10小时。经过抢救,患者得救了,李妍却累倒了。她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挪到了值班室,进屋后倒在床上许久不能起身,可是她心里充满欣慰。 很多手术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为了不耽误工作,李妍手术期间不吃饭、不喝水、不去厕所,练就了“站得住、憋得住、饿得住、忍得住”的功力,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一台手术下来,因为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佩戴橡胶手套,她手上的皮肤都被汗水泡软了,一搓都能掉一层皮。手术多时,她的洗手服总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2016年5月,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让本来就患有甲状腺疾病、颈椎病的李妍病情加重。医生劝她住院休息,配合治疗,可她在住院期间仍然牵挂着科室。当得知科室人员紧缺的情况后,她便坐不住了,提前办理了出院手续。当时,她脚上的麻木感还没有彻底缓解,走路时使不上劲儿,一瘸一拐的。同事劝李妍静心养病,她笑着说:“你们站在手术台前奋战,我怎么好意思躺在床上休息。既然是战友,就应该并肩一起作战。” 因为救死扶伤的责任,她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因为南丁格尔的使命,她争分夺秒,绝不懈怠;手术就是命令,她时刻准备着! 手术室内,她是患者和家属眼中的“贴心护士” 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 护理工作需要用心去想,用心去做,用心去衡量,以“爱心、耐心、责任心”的服务理念竭诚为患者服务。手术室环境特殊,不少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都会紧张。每次做手术前的访视,李妍都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在送患者去手术间途中,她主动介绍手术室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服务手术患者相对短暂而又十分重要的手术过程。 遇到小儿手术,李妍一大早就到达科室,提前把房间调到适宜的温度,为患儿准备好暖和的被子。她还把儿子的玩具带到科室,哄手术患儿开心,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虽然这些准备工作微不足道,但是温暖了患儿的心,抚慰了患儿的心灵。 有一次,一个3岁的孩子要做疝气手术,因为环境的陌生导致他哭闹不停,一直抓住妈妈的手不敢松开。孩子的爸爸妈妈放心不下,不停地抹眼泪。李妍理解他们的心情,走过去抚摸着孩子的头说:“你们放心吧!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你们的孩子。” 说完,李妍拿出手机和玩具开始逗孩子,放松警惕的孩子终于松开了妈妈的手。看到这一幕,孩子妈妈的眼里充满了感激和信任,放心地将孩子交给了李妍。进入手术室,李妍一直抱着孩子,孩子也一直搂着她,就像一对母子。直到做完麻醉,李妍才放开孩子的手,这才发觉因为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自己的胳膊麻木了。 像这样细微的举动在李妍身上随处可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茫然无助时,她轻轻地拍着肩膀给予安慰;在手术顺利进行时,她用盐水棉签滋润患者干裂的嘴唇……她用温柔的话语、细小的动作,在无影灯下,给他们无限的安慰,让他们恢复平静,使他们脆弱的心变得坚强。 此外,李妍将这种责任和爱心延伸到生活中。2014年7月,她在下班途中路遇一位突发晕倒的老人后,毫不迟疑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直到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她才放心离去。她救人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还被郑州市总工会评为“最美护士”。 面对家庭,她是对孩子心存愧疚的“失职母亲” 李妍常说:“既然选择护理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一个手术电话,无论身在何地,她都能立即赶到工作岗位上。多少次吻别高热的孩子、多少次离开欢聚的家宴,哪怕是披星戴月、哪怕是电闪雷鸣、哪怕是路途遥远,她都毫无怨言。 “你的家就是医院,医院就是你的家。”李妍的家人这样说她。 入职以来,李妍在手术室护理这个特殊而又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全部精力和感情都投入工作,一些本该由她做的家务事压在了丈夫的身上。 有一天,李妍的丈夫晚上要加班,中午就商量好晚上由她去幼儿园接孩子,她当时答应了。她下午准备下班时,恰巧来了一位生命垂危的急腹症患者。由于手术室人员紧张,患者病情严重,护士长马上通知她到手术室参加抢救工作。患者病情严重,李妍迅速投入抢救工作,就把接孩子的事情忘记了。 直到手术结束,患者转危为安,她才突然想起还在幼儿园的孩子。 夜幕降临,孩子见妈妈姗姗来迟,抱着她的腿大哭起来。李妍紧紧地搂着孩子,内心一阵酸楚:“好孩子,别哭,是妈妈对不起你!妈妈这不是来接你了吗?” “妈妈,你晚上能不能不消失,我想让你抱着睡觉。”每次听到孩子撒娇般的祈求,李妍总是忍不住流泪。在工作岗位上,她可以抱着患儿,哄他们开心,可是对自己的孩子,她却总是不能陪伴。穿上护士服,也意味着承担起救死扶伤的责任。 对待工作,李妍兢兢业业;对待患者,她诚挚如亲。面对家庭,她却心怀愧疚。2016年10月,李妍的母亲因胃痛难忍来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想让李妍领着她做胃镜。当时,李妍正在手术台上,抽不开身,便让母亲独自去挂号、排队、做检查。事后,做胃镜的医生责怪李妍说:“你母亲那么大年纪了,你就忍心让她一人忍着剧痛做检查?” 李妍无言以对。她能照顾患者,却照顾不了自己的家人。自那以后,李妍的母亲生病都是自己去医院,因为她理解女儿工作忙,不想给女儿“添麻烦”。 李妍从事护理工作11年来,有欢笑、有失落、有满足,也有愧疚。很多朋友都劝她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可是她拒绝了。不是她没有想过,而是每当患者康复时对她报以真诚的微笑时,所有的困难和委屈都被这一刻的幸福感驱散了。 “四方手术间,三尺手术台”。无影灯下,充满生死交战的残酷和血腥,更充满对生命的关切。 这里没有绚丽的光晕,也没有耀眼的光环,有的只是与时间赛跑、抢夺生命的忙碌身影,有的只是全心全意在无影灯下呵护生命的“绿衣战士”。 在狭小的手术间里,李妍用辛勤和汗水默默地谱写着生命的乐章,让生命的原野再现新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