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洛阳中医管理经验获全省推广
杏林花开遍地香
襄城县中医院 微信客服解“忧愁”
民权县中医院 帮扶农民种植中药材致富
拿中医当幌子的“伪养生”,该管管了!
图片新闻
1
11 1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拿中医当幌子的“伪养生”,该管管了!
 

□张 琦

   凭借出语惊人的吹嘘、利用微信公众号,忽悠老年人购买各类保健品;拿“中医养生大师”当幌子,通过欺骗公众谋取暴利……这样的骗子不在少数。他们的言行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医声誉,更对百姓的健康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据媒体报道,4月8日,西安的邓大爷因轻信“内含中药材安全无毒、疗效胜过药物”的保健品,执意停服降压药后身亡。向邓大爷兜售保健品的销售人员声称,“药品选用道地药材,安全无副作用,可整体调节身体机能,远比单纯服用药物要好得多”。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且屡禁不止。当今社会,健康论坛、养生讲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喜欢养生话题的中老年人对此趋之若鹜,但对于养生内容的真实性却不甚了解。中医养生市场越来越热本来是好事,但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却打着“中医养生大师”的旗号,利用“药食同源”“道法自然”的理念,忽悠一些缺乏判断力的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进入圈套。
    “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一直让中医药备受关注。同时,它也与百姓的消费观念契合。少花钱、“治未病”,是人们对中医的信赖。但在这个持续升温的中医养生市场内,提高百姓明辨真假的能力,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之内,也是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食药监管局和工商局应加大处罚力度,第一时间肃清这种忽悠消费者的骗局。其次,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医院应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加深公众对中医药养生的正确认识,帮助百姓建立科学理性的养生观,远离“伪养生”。再次,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令禁止借助自媒体平台等渠道宣传“伪养生”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整治乱象丛生的中医养生市场,让不法分子不敢肆意妄为,真正构建全民大健康。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