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高血压病日常管理要点 |
|
□周广
高血压病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很多人以为,只要血压不高就没事。其实,血压忽高忽低同样会对心脑血管造成伤害。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患者早上血压很高,晚上血压又偏低;有时吃了点儿咸的食物或者情绪激动,血压就升高。这种波动不仅让人心里没底,还会引发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为什么血压会忽高忽低 很多高血压病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心情一紧张,血压就往上升;休息得好、心情放松时,血压又会降下来。其实,饮食、作息、情绪、用药习惯及身体状况等,都是“牵动”血压的绳子。吃得太咸,会让血液里的钠含量升高,导致血管里的水分增多,血压自然上升。熬夜、过度疲劳,也会让血压波动。情绪激动、焦虑、紧张时,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让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在短时间内升高。药物使用不规律,也是血压升高的常见原因。有的患者嫌麻烦,认为自己的血压正常就自行停药,这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一些心脏病、肾脏疾病,也会影响血压稳定。血压长期大起大落,对血管就像反复拉扯的橡皮筋,容易损伤血管壁,增加中风、心肌梗死等风险。因此,患者找到原因,保持血压稳定非常重要。 如何控制血压 为了控制血压,患者需要坚持合理饮食,少吃一点儿盐,因为摄入过多盐会让血压升高。高血压病患者可以用限盐勺控制用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粗粮、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少吃腌制、油炸、高糖食品。同时,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小时~8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高血压病患者应坚持适度运动,可以选择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每周坚持3次~5次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另外,情绪管理同样重要,长期紧张、焦虑会让血压频繁“飙车”,高血压病患者要学会用深呼吸、听音乐、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 如何应对血压波动 血压出现波动时,患者要学会冷静应对,不要过度紧张。若测量发现血压明显升高,患者应安静地坐下来,放松身体,深呼吸几分钟后再测量一次血压,避免因为情绪紧张或测量姿势不当造成“假性高血压”。如果血压只是轻度升高,患者可以减少当天的盐分摄入量,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并且减少剧烈活动,让血压自然下降。若血压明显低于平时,并且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患者应平躺休息,双脚稍微抬高,饮用少量温水或含糖饮料。当血压波动幅度过大或伴有胸闷、头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时,患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高血压病患者想要降低血压波动的风险,就要从饮食、作息、运动、情绪和用药等方面加强管理;遇到血压波动时不慌乱、不轻视,学会科学应对。 (作者供职于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