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
长期卧床是老年衰弱、重病后康复或伤残患者常见的状态,由于活动受限、机体功能减退,极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科学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并发症的核心手段。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本质是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导致的缺血性坏死。预防压疮需建立“动态减压”机制:每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使用翻身枕保持侧卧位时身体与床面呈30度角,避免直接压迫肩胛骨、髋部等骨突部位。选择充气床垫或泡沫减压床垫,通过交替充气原理分散压力;对易受压部位每日进行3次~4次皮肤检查,观察有无发红、硬结等问题。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温和的保湿剂维持皮肤屏障功能,排便后及时清洁肛周皮肤。 在呼吸系统并发症中,坠积性肺炎最为凶险。预防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增强肺功能:每日定时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引流,采取头低脚高位促进痰液排出;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次10分钟~15分钟,通过深呼吸改善肺通气。对于无力咳嗽的患者,护理者需掌握正确的拍背方法:手指并拢呈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背部,促进痰液松动。室内每日通风2次~3次,每次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同时避免患者受凉。 泌尿系统感染在长期卧床患者中发生率极高,尤其是留置导尿管患者。预防措施: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周围2次,保持导尿管固定通畅,避免扭曲受压。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摄入量达到1500毫升~2000毫升,通过增加尿量冲洗尿路。定时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发现浑浊、沉淀或有异味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对于能自主排尿的患者,应定时协助其起身或使用便盆,避免憋尿导致膀胱过度充盈。 长期卧床一定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功能退化。制订个体化的被动运动计划:每日对四肢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做屈曲、伸展、旋转等动作,每个动作保持5秒~10秒,重复5次~10次,重点活动肩、髋、膝等大关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并逐渐延长时间,增强躯干肌肉力量。将软枕垫于关节处,维持肢体功能位,如膝关节保持微屈15度~20度,防止关节强直。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潜在的致命并发症。如何预防?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通过梯度压力促进静脉回流。每日从脚踝向大腿方向轻柔按摩,每次10分钟~15分钟,促进血液流动。定时协助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旋转运动,通过肌肉泵作用预防血栓形成。密切观察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护理者具备专业知识,有足够的耐心。在护理的过程中,需注重个体化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护理方案,同时加强与医疗团队的沟通协作,形成全方位的护理保障体系。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