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五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配药室里的学问
危重患者翻身有讲究
假期也要科学饮食
预防癌症 可试试中医体质调理
造口渗漏或出血 如何紧急处理
心梗发作时 这几件事不要做
长期卧床 如何护理
1
11 1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配药室里的学问
 


□赵子玲

   配药室是输液制剂的“诞生地”,从环境控制、操作规范、药品管理到器具选择,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输液安全。
    环境控制:无菌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配药室的环境控制是保障输液质量的基础。室内需保持恒定的温度、湿度,温度通常控制在 20摄氏度~25摄氏度,相对湿度维持在40%~60%,这样能减少微生物滋生,同时避免药品因环境变化发生性质改变。每日清洁消毒有严格标准,地面、台面需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对空气则通过紫外线照射或层流净化系统进行消毒,确保每立方米空气中的菌落数符合要求。
    为了减少外界污染,配药室采用“三区划分”模式:清洁区用于药品存放和准备,调配区专门用于药液配制,污染区则用于处理医疗废弃物。工作人员进入配药室需按规定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佩戴口罩和手套,并通过风淋装置去除体表浮尘,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带入污染物的风险。
    操作规范:精准调配的“技术密码”​
    药液调配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输液安全。护士在配药前需进行严格的手卫生消毒,遵循“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手部,再佩戴无菌手套。溶解粉剂药物时,注射器针头应以斜面向下方式刺入瓶塞,缓慢注入溶媒,避免产生过多泡沫导致药物浪费或微粒污染;抽取药液时,需将针栓缓慢回抽,防止负压过大带入气泡。
    对于不同性质的药物,调配顺序有着明确要求:先溶解粉剂,后加入水剂;先添加普通药物,后混合特殊制剂(如抗生素、化疗药)。当需要多种药物配伍时,必须严格核对药品说明书,确认不存在配伍禁忌,同时注意药物的浓度和输注速度要求,避免因配伍不当引发化学反应,产生沉淀或毒性物质。
    药品管理:源头把控的“安全网”
    配药室的药品管理是防范用药错误的关键环节。所有药品需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摆放,根据有效期远近分区存放,避免使用过期药品。冷藏药品(如胰岛素、生物制剂)需严格存放在2摄氏度~8摄氏度的冰箱中,每日监测并记录冰箱温度,确保药品活性不受影响。
    在药品核对方面,实行“双人核对”制度。在取用药品时,两名护士需同时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和外观,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调配。对于高危药品(如氯化钾、浓氯化钠),需单独存放并有醒目的警示标识,防止误拿误用。拆封后的药品需注明开启时间和失效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剩余药品必须丢弃,不可再次使用。
    器具选择:细节处的“安全保障”​
    注射器和输液器需符合无菌标准,且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型号——黏稠度高的药物需使用较粗的针头,而贵重或剂量精确的药物则需选用容量精准的注射器。输液器的过滤膜能有效拦截药液中的微粒,对于中药制剂或易产生沉淀的药物应选用孔径更小的精密过滤输液器,降低微粒进入血管引发的栓塞风险。
    配药完成后,输液袋上需标注患者的信息、药品名称、剂量、配制时间和有效期,并由调配护士签名确认。这些看似简单的标记,实则是追溯药品流向、保障用药可追溯性的重要手段。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