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警惕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
|
□李龑杼 肛周突然剧痛,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痔疮犯了”,随便抹点药膏就想糊弄过去。但有一种肛肠科“隐形杀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可伪装成普通肛肠疾病,稍有延误就可能致命。 识别信号 剧痛+灼热感,普通止痛药无效 痔疮疼痛多随排便加重,休息后可缓解;而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疼痛是突发的“剧烈胀痛”,伴随持续灼热感,哪怕静止不动也疼得钻心,常规止痛药几乎无效。这是因为细菌在筋膜层疯狂繁殖,释放毒素溶解组织,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的剧烈反应。 红肿扩散快,皮肤有“捻发感” 痔疮的红肿范围局限在肛门周围,而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红肿会在几个小时内迅速扩大,从肛周蔓延至会阴甚至下腹部。更特殊的是,按压红肿部位时会有“捏雪粒”般的“捻发感”——这是细菌产生的气体在皮下积聚的典型表现。 高热+全身乏力,警惕休克前兆 普通肛肠疾病可能伴随低热,但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会突然高热至39摄氏度以上,同时出现寒战、乏力、意识模糊等全身症状。如果出现血压下降、皮肤湿冷,说明感染已引发休克,此时距多器官衰竭可能只剩几个小时。 随着病情进展,患处皮肤会逐渐变成紫黑色,出现水疱,溃烂后流出恶臭的脓液,这是组织坏死的明确信号,此时治疗难度已增加。 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时,肛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细菌易滋生。 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力低下者 长期服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类固醇药物的患者,以及肾功能不全、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身体的防御系统被削弱,无法有效抵抗细菌侵袭。 有肛周外伤史者 哪怕是轻微抓伤、肛裂或手术后的小创面,都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突破口。 久坐、卫生习惯差者 肛周潮湿闷热的环境,加上摩擦损伤,会增加感染风险。 病情进展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凶险之处,在于其“闪电般”的进展速度。细菌在浅筋膜层大量繁殖,释放毒素溶解组织,每小时可扩散2厘米~3厘米,短短数小时内就能从肛周蔓延至腹壁、生殖器甚至大腿。 治疗方法 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出现上述信号,需要立即就医。 紧急手术清创 这是唯一能阻断感染的方法。医生会切开患处,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甚至需要多次手术才能确保清创干净。手术时长每拖延1小时,患者死亡率就会上升5%。 强力抗感染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补充液体和营养,维持器官功能。 如何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保持肛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用粗糙的纸巾擦拭肛门;肛周出现抓伤、裂伤等小伤口时,及时用碘伏消毒并观察,若出现红肿疼痛加剧,立即就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久坐,增强免疫力。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