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如何预防胃癌 |
|
□康湖滨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很多人仗着自己年轻,饮食不规律、作息混乱,严重影响胃部的健康。胃就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默默承受着一切,但当它不堪重负时,就会发出各种报警信号。有些信号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危及生命。 诱发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欢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会不断刺激胃黏膜。还有一部分人吃饭时狼吞虎咽,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进入胃里,增加了胃的消化负担。另外,暴饮暴食、过度节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会让胃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加速胃部老化。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可以在胃里生存的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若长期得不到治疗,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不少人生活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状态。精神因素会影响胃部的神经调节,导致胃酸分泌紊乱,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变差,从而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 药物刺激 有些药物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如果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就像给胃黏膜“泼硫酸”,会逐渐损伤胃黏膜,引发胃部疾病。 发病信号 上腹部不适 这是胃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很多人会把它当成普通的胃炎或胃溃疡。上腹部不适主要表现为隐隐作痛、胀痛、刺痛等,疼痛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会在进食后加重,也会在空腹时加重。如果这种不适感持续存在,而且逐渐加重,就要警惕胃癌的可能。 食欲减退 突然对食物失去兴趣,看到平时喜欢吃的东西也没有胃口,或者吃一点儿食物就感觉饱了,可能是胃癌的早期信号。因为胃癌会影响胃部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从而产生饱腹感。同时,肿瘤还会分泌一些物质,抑制食欲。 消化不良 经常出现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若反复出现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警惕胃癌。胃癌会影响胃的蠕动和排空,致食物发酵产生气体,引发消化不良。 排黑便 在正常情况下,大便的颜色是黄色的。如果大便颜色变黑,像柏油一样,可能是胃部出血的信号。患胃癌后,肿瘤表面容易破裂出血,血液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就会变成黑色。如果患者发现排黑便,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体重下降 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体重突然明显下降,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胃癌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肿瘤还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贫血 不少胃癌患者会出现贫血的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胃癌出血还会导致患者体内的铁元素流失,引起缺铁性贫血。同时,胃癌还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如何预防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要规律,定时足量,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及腌制、熏烤食品。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减轻胃的消化负担。 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保持良好的心态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人们可以通过运动、旅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让胃部处于良好的状态。 避免滥用药物 如果需要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尽量选择对胃黏膜损伤小的药物。同时,可以配合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胃癌的有效方法。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部疾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每1年~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早期胃癌患者通过胃镜下的微创治疗,就可以获得根治,从而提升生存率。 胃是我们身体里非常重要的器官,我们要好好爱护它。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守护胃部健康。 (作者供职于湖南省岳阳市中心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