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虚热可致头痛 |
|
□田林忠 田顺正 在血管神经性头痛人群中,辨证属于虚热型者并不鲜见,其主要特征为,患者头部一侧或两侧胀闷疼痛,间歇发作;发作时,自觉痛处跳动,面部发热,犹如火烤,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每遇日晒而加剧;脉多细数,舌红、苔少。 治宜清热凉血、镇潜降逆。常用方药:玄参、生地、赤芍、牡丹皮、牛膝、龙骨、牡蛎等。前额痛者,加白芷;两侧痛者,加川芎;后头痛者,加羌活;失眠多梦、心烦易怒者,加珍珠母、栀子;胃中嘈杂、泛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腹胀纳少者,加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 张某,女,20岁,1993年3月6日初诊。患者于3年前不明原因发生头痛,时痛时止。1993年2月20日,患者头痛又作,痛势加重,口服消炎痛等药未能缓解。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部两侧跳痛,时轻时重,甚则如刺,面红如妆,热而如烤,舌红少苔,脉象弦数。中医诊断为虚热型头痛,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治宜清热凉血、镇潜降逆。方药:玄参、生地、赤芍、牡丹皮、牛膝、生龙骨、生牡蛎、川芎。 1993年3月10日二诊,患者自述服上药后头痛明显减轻,面热亦觉大减,但是胃中时有嘈杂。上方加海螵蛸、煅瓦楞子,继服3剂。 1993年3月14日三诊,患者诸症若失。继服6剂,巩固疗效。 头位居人体上部,最喜清静,尤怕邪扰。若阴亏于内,邪热必生,热邪上炎,必扰清窍;且热灼于血,血热上逆,升而难降,充斥脉道,血府弛胀,髓海充溢,清阳之气难通,故头闷胀痛,面热诸症随作。方中玄参、生地甘而苦寒,养阴清热凉血,直清营阴之热;赤芍、牡丹皮辛苦微寒,清热凉血活瘀,使血分热祛而不滞瘀;牛膝引血下行;龙骨、牡蛎,功在平潜。诸药合用,阴得以补,血之热清虚火得降,血府安和,清气畅行,脑安而静,头痛自愈。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唐河县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