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基层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核酸采样点里的“一家人”
高考后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守“沪”有我 中国人寿志愿者在行动
精准帮扶 留下一支专科医疗队
辖区服务点就是我的“战场”
1
11 1 2022年6月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高考后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高考后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席 娜

   每年高考过后,都有一部分学生因考试失利而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情况,这透露出一个信息:要关注考生的心理健康,关注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长期从事青少年精神心理临床诊疗工作的专家孔德荣、杨勇超等,在所接诊的患者中,就有许多是高考考生,还有出国学习的留学生,他们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甚至让家长感到不可思议。庆幸的是,经过系统化的临床干预治疗,多数考生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不仅如此,从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家庭问题也得到明显改善。
    “年复一年的高考让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比起每年因高考而引发精神疾病、心理问题的学生和家庭数量而言,我们能干预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杨勇超说,目前,国内外优质的精神心理服务资源稀缺,对于考生这个特殊群体,能够实现高效化干预的比较少,这时,父母和老师的防范、识别、干预的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家长,要有心理问题的概念,许多父母都否认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客观事实。”杨勇超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在高考前后有精神心理问题,往往会表现出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出现明显烦躁、哭泣、失落、失眠、不说话、不吃饭等现象,甚至说一些“不如死了算了”这类消极的话。无论他们说这些话是有心还是无意,父母都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把这些言语当成是对自己的“威胁”,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举动,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
    此外,如果孩子在高考前已患有精神心理障碍方面的疾病,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焦虑、紧张等状态,似乎发挥得不好,但高考结束后孩子的情绪却突然好转,这时家长们更要注意。这有可能是因为高考结束,心理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孩子放松下来后情绪比较愉悦。但是,也有可能是他们产生了自杀念头,为了成功实施自杀便伪装成情绪好转的样子,让亲人放松警惕,这种情况下的自杀成功率极高。
    “在识别出孩子的可疑迹象后,父母和老师要懂得合理引导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高考。”杨勇超说,今年他接诊的高考生有30多个,有的甚至达到了抑郁症、焦虑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这些孩子需要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同时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在杨勇超看来,高考后孩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时学习成绩相对较好,高考发挥不理想或自己认为不理想,对考试中某一个错误记忆深刻,自责后悔。二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完美主义思想强烈,责任感强。对自己的考试结果不认可、不接受,尽管在别人看来他的成绩已经相当好了。三是高考后,孩子的性格突然变化,以前话多,现在话少了,或者变得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以及主动帮助做家务等。
    对此,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无论工作再忙,在孩子高考前后都一定要多加陪伴,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及行为,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杜绝意外发生;即使孩子考试结束,自以为考得不错,但成绩放榜时也要注意他们的言行。有可能真实的成绩与孩子的期待有很大落差,这也是非常常见的、引起孩子情绪崩溃的情况;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有消极的行为和想法,应及时与孩子沟通;对于一些抑郁症状很严重的孩子,建议父母尽量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到正规医院精神科就诊。
    孔德荣说,从表面上来看,孩子的心理障碍可能是因为高考压力大引起的,但其背后往往有更深层次的创伤事件,比如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家长一定要抓住高考这个时机,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进行自我反省,适时改善亲子关系,这才有利于修复孩子内心的创伤,降低孩子再次遇到挫折而引发精神疾病、心理问题的风险。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