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基层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核酸采样点里的“一家人”
高考后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守“沪”有我 中国人寿志愿者在行动
精准帮扶 留下一支专科医疗队
辖区服务点就是我的“战场”
1
11 1 2022年6月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核酸采样点里的“一家人”
 

核酸采样点里的“一家人”
本报记者 赵忠民 通讯员 蒋成亮  文/图

   今年35岁的共产党员袁红梅,是商丘市睢县匡城乡卫生院一名医务人员。自今年年初至今,在连续多频次的核酸采样过程中,袁红梅与丈夫吴沛妤(匡城乡卫生院的外科医生)、公公(匡城乡匡城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一家三口齐上阵,与一位同事组成了4人核酸采样小组,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上级安排的核酸采样任务,被誉为核酸采样点上的“硬核家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每次核酸采样任务下达后,袁红梅立即和丈夫、公公及同事一起,全力以赴投入核酸采样工作中(如图)。
    2022年1月,袁红梅怀着3个月的身孕,行动不方便。对此,父母和同事们都劝她注意休息。但是,袁红梅首先想到的是:防疫是一个医生的责任,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在关键时刻冲在一线。今年3月,袁红梅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走起路来感到吃力,卫生院负责人劝她保重身体,但她仍然义无反顾与家人投身核酸采样工作。到了5月,袁红梅处在孕晚期,由于是高龄孕妇的原因,身体各项机能下降明显,并出现了胸闷、气短、腰背疼痛、腿脚抽筋、下肢水肿等症状,行动起来比较困难,但她仍然没有下“火线”,一次又一次完成了采样任务。
    在核酸采样时,袁红梅的丈夫吴沛妤和同事都是主力。2022年2月,当卫生院通知核酸采样任务后,他们准备好物资等待出发时,吴沛妤出现腿关节麻木症状,连走路都感到困难。为了支持妻子的工作,袁红梅与丈夫“约法三章”:第一,双方都不能拖小组的后腿,对小组里的各项任务要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认识;第二,坚持带病工作,做到轻病不下“火线”,起到带头作用;第三,必须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核酸采样任务,到你(吴沛妤)成为一名正式共产党员时,我会理直气壮地为你点赞。
    “约法三章”是承诺,更是誓言。于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小组工作,吴沛妤克服病痛折磨,与同事一起,每遇全民核酸采样都能按时上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耐心、热情服务群众,坚持到最后一班岗。
    多年来,袁红梅的公公扎根基层,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由于治病效果好,服务热情周到,于2021年被评为“乡村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每次核酸采样中,袁红梅的公公始终冲锋在前,利用长期在村里行医、熟悉情况、威望高等优势,积极做好核酸采样宣传引导、信息整理等工作。一是做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入户率达100%,积极做好防疫、抗疫工作;二是坚持提前到岗,利用村卫生室里的有线广播做好核酸采样的组织、引导工作,并做好准备工作,保持核酸采样快速、有序进行;三是做好善后工作,对不能集中参与核酸采样的村民,分别整理信息,采取入户采样等措施。
    在核酸采样点,袁红梅所在的4人核酸采样小组既是亲密的家人,又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坚守在同样的岗位上,守护着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