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抗疫防痨 守护健康呼吸 面对肺结核,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蒋建国
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 守护健康呼吸”。这个主题寓意着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的情况下,另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仍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然重要。 那么,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哪些?肺结核有哪些传播途径?肺结核能治好吗?与肺结核患者共餐,会被传染吗?远离肺结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做? 对此,让我们听听河南省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专家怎么说。 肺结核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起病较隐匿,症状与感冒、肺炎等相似。据河南省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所孙定勇所长介绍,大部分人即使感染结核杆菌后也不会发病。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结核杆菌后在一生中发展成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概率约为10%。 当人体免疫系统足以“抗衡”结核杆菌时,可处于无明显症状的“潜伏感染状态”,一旦着凉、劳累,免疫系统受损,则可能显现出结核杆菌感染症状,如低热、乏力、咳嗽,容易被当成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尘肺病患者、老年人等都是易发病人群,应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那么,与肺结核患者一起吃饭会不会传染呢? “结核杆菌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呼吸道传播是结核杆菌传染的主要途径。”孙定勇说,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痰里查到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痰液直接涂片检查阳性的排菌患者,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囔或高声谈笑时,含结核杆菌的飞沫从呼吸道直接排出,细菌和病毒会被释放到空气中。这时,健康人吸入后就会形成感染,这是结核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同桌吃饭感染肺结核的可能性很高。 “肺结核可防可治,按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可治愈。”河南省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所马丽萍副所长说,在症状辨别方面,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较长时间的低热、咳嗽、咯痰,超过2周就应怀疑肺结核,应尽早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对于已确诊患者,一定要按规范治疗,坚持服药,不可自行停药,以免产生耐药。 马丽萍提醒,住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可大大减少传染的机会。 同时,结核杆菌还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杀灭: 结核杆菌对干热比较容易耐受,在阳光下曝晒2~7个小时,可以杀死结核杆菌,对结核病患者的衣物、被褥等用品,采用太阳光照射的消毒法是有效的。尤其是在晴朗的夏天,经过三四个小时的照射,就可以完全达到消毒效果。结核杆菌对紫外线也比较敏感,因此也可釆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的方法杀灭室内的结核杆菌。 另外,煮沸和高压蒸汽消毒也是有效的杀灭结核杆菌的方法。暴露的结核杆菌在与70%的酒精接触5~30分钟后可以被杀死。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接触结核病患者时,需要戴口罩。戴上口罩后,可以避免与患者交流时飞沫的传播,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并可以预防结核病。当家中出现结核病患者时,特别是传染性强的排菌患者,首先应弄清楚家庭其他成员是否感染。家庭其他成员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再者,排菌的结核病患者最好能单独居住,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衣物、被褥要经常洗晒,餐具可煮沸消毒;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吐在纸上烧掉,也不要近距离对着别人咳嗽、高声谈笑,以减少传播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