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医疗小组 练习穿脱防护服 学习防控知识 中国援厄特医疗队未雨绸缪 本报记者 史 尧 张治平 通讯员 孙 羽
“医用防护服并不是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常规装备,我们之前没有准备这样的物资。”在一间废弃仓库里,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13批医疗队队员秦兴昌找到了两套已经开封的防护服,且已失效。得到这个消息后,队长马攀峰“如获至宝”,用湿毛巾擦去防护服上的尘土和污渍。 当前,国内疫情已持续向好,但是在非洲,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早在中国出现疫情后,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13批医疗队便迅速行动,成立了抗新冠肺炎医疗小组,8名共产党员进行排序,若一个感染,后面的接着上。 穿脱防护服无疑是防疫工作中所有医疗队队员必过的基础科目。为了让队员们快速掌握穿脱防护服技能,曾在2003年“非典”时期担任过安阳市“非典”防疫突击组组长的马攀峰,拿着那两套已失效的防护服,开始手把手教队员们穿脱方法。 “有几个年轻的同志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防护服,更别说进行严格规范的操作了。”马攀峰说,每一个步骤他都严格要求,遇到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他就反复给大家演示指导。几轮下来,队员们全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但是对防护服的使用越来越规范,最终全体考核合格。 在非洲,疫情防控知识普及迫在眉睫,但是中国医疗队驻地网络信号比较差,传一张图片需要好几分钟,更别说浏览网页了。再加上一天数次出现的断电断网,在这里更新疫情防控知识很有难度。 为此,从事重症医学专业20年的马攀峰将自己“非典”期间的宝贵经验分享给了队员们。为了让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在厄立特里亚及时得到更新,他多次抱着笔记本步行到中国驻厄立特里亚大使馆“蹭网”,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等及时带给队员们,共同学习。 为了在中资企业员工中普及防疫知识,医疗队主动承担起中资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在对大使馆人员和中资企业员工的培训中,队员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多次被要求“拖堂”。 之前,有中资企业出现多人发热,马攀峰在队里指定了临时队长后,只身赶往100多公里外的中资企业驻地。回来后,马攀峰立即要求队员们结合工作实际,每个人都做出预防新冠肺炎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如果疫情暴发,我们就是代表祖国支援这个国家开展防疫工作的排头兵,这里医疗条件比较差,一旦出现差池,队员们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马攀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