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细数新野县人民医院抗疫战场上的后勤保障 本报记者 乔晓娜 通讯员 张学芳 郭 楠 文/图
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攻坚战中,新野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一线冲锋陷阵,而后勤人员也始终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舍小家、顾大家,与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并肩作战,为防控疫情工作提供了最坚实的后勤保障。 1月23日,新野县的第一例疑似患者出现。新野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当即决定,将当时按传染病房楼设计的儿科楼迅速腾空,紧急改建,组建隔离病区。 接到改造通知的那一刻,就注定要与时间赛跑。田迎棠副院长带领后勤科的全体人员积极响应,克服各种困难,赶进度,安排对隔断位置进行确认并协调材料进场事宜;连夜安装隔断、门禁、洗手池等防护措施,配备床单位、被褥、热水器等生活用品。信息科也加班加点组织人员拉网线、配置电脑、进行调试等,创造了一夜之间建成标准化隔离病区的奇迹。 自疫情发生后,为做好防控,减少感染,该院后勤科联合院感办,多次组织对后勤职工、电梯员、卫生员等进行消杀、防护知识培训,培训人数达100余人次;制定消毒、医疗废物运送等工作的流程制度,组织督导工作人员坚持每日按规范要求,对病区、大厅、电梯、楼道、卫生间等区域进行消毒液喷洒,对电梯按键、候诊椅、门把手进行不限次数地擦拭消毒;按院感控制标准,对感染科、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衣物和床上用品,进行单独清洗消毒或终末消毒处理;加大对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的管理力度……由于工作流程规范、落实到位,在市、县领导及环保部门的检查中,该院多次受到肯定和表彰。 田迎棠不仅是该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后勤组组长,还是县级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自1月23日起,他就日夜值守在医院,到一线安排、检查后勤工作,还经常去会诊疑似患者,每天都是电话不断、片刻不歇。大年初一(1月25日)是他的生日,开完会已是下午1时许,他才匆匆回到家里,吃了几口加热的饭菜和蛋糕,又马上到医院开会…… “我们一家四口都工作在抗疫第一线,除夕至今还未吃上一顿团圆饭。”田迎棠说,“虽然很辛苦、很危险,但是我们一家人相互鼓励,能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都很自豪!” 疫情暴发时,一些保洁人员迫于年关和疫情双重压力,工作情绪极不稳定,出现了小规模辞工现象。对此,该院张跃强科长注重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保洁人员的顾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打消他们对于疫情的恐慌和后顾之忧。“一天内上百条通话记录、白天坚守岗位,晚上随喊随到……这就是我的工作状态。”张跃强说。 大年初三(1月27日)晚上7时许,隔离病区走廊需要加装不锈钢防护栏,闫冰科长接到指示后,一连联系了7家单位,都以医院是疫区或者春节期间无人干活为由予以推辞。可他没有灰心,不停拨打电话,在打了50多个电话之后,终于搞定这件事;晚上10时许,安装人员到位,他亲自督导工人防护、帮忙测量、焊接等,陪着工人熬了个通宵,第二天上午终于按要求及时完工。“作为一名后勤人员、一名退伍老兵,我的工作很平凡,但只要需要,我保证坚决完成任务!”闫冰说。 “苦点儿、累点儿没什么,只要能采购到物资,保障一线工作需要!”陈涤非科长说。疫情期间,各类物资紧缺,作为物资采购组组长,他不管白天黑夜,都在不停打电话四处联系、采购物资…… 水、电、气、暖、设备维修等工作,琐碎但不能缺少。水电班组成员还要进出隔离病区进行维修,在问到他们怕不怕时,周振宇的回答铿锵有力:“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其认真负责的精神,不言而喻。 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新野县人民医院后勤人员的工作量成倍增加,角角落落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起早贪黑、用心坚守、默默付出,和全院医护人员一起并肩作战、奋力拼搏,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