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树的“守护神” ——记新野县人民医院抗疫一线护理团队 本报记者 乔晓娜 通讯员 张学芳 郭 楠 文/图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新野县人民医院迅速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积极应对,科学施策。无论前线还是后方,一群可爱的白衣天使迎难而上,冲锋陷阵,全方位做好消毒、隔离、护理、诊疗等措施,用大爱抚慰病患,用生命守护生命,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生命之树的守护神”。 疫情就是命令。1月23日,新野县的第一例疑似患者出现。新野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立即决定,将当时按传染病房楼设计的儿科楼迅速腾空,组建隔离病区。主管院感、护理的副院长宋尧立即带领相关人员,积极协调、统筹安排、与时间赛跑,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隔离病区的划区、环境的消毒、流程的制订、患者的转运、护士的培训等工作。一天之内,3名确诊患者被转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组建,为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铸就了一道坚强的防御屏障。 “宋院长太贴心了,谢谢您情人节送给我们的礼物!”2月14日,隔离病区的姑娘们手捧鲜花和热腾腾的面包,心情格外激动。 作为护理、院感、生活保障组组长,工作千头万绪,宋尧丝毫不敢懈怠。她要不停地组织培训、指导流程、督导检查、协调生活物资,还要抽时间到隔离病区慰问医务人员,关注大家的生活需求和心理健康,及时为大家解决后顾之忧。 在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下,她的双眼熬得通红,声音嘶哑,面容憔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她用微笑诠释了一位管理工作者勇于担当和甘于奉献的赤诚之心。 护理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第一时间进入战备状态的护理部主任万风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带领护理人员,不分昼夜,忙碌在一线。 除夕(1月24日),万风梅紧急抽调骨干成员18名,迅速组建第一梯队护理救治小组。接到通知,大家停下正在包饺子的双手、放下年幼的孩子、瞒着年迈的父母……义无反顾赶往单位,到岗迎战。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轮岗需求,护理部又克服人员紧张的情况,先后组织第二、第三梯队50余人进入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组织10余次防控专项知识培训;抽调护士长轮换进入隔离病区,督导把关防护救治流程,确保隔离病区所有人员“零感染”;同时,加强普通病区防控工作,定期督导检查重点部位,保证院感防控落实到位。“大家到了隔离病房就等于上了前线。”万风梅的眼睛湿润了,“她们每天在里面直面这场战役,我能做的就是保障物资供应、确保人员安全。” 院感防控工作是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院感办主任王琳等,每天都要到各个部门指导检查,结合实际规划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布局,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指导空气物品消杀、医疗废物转运;完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流程,并下发至各个部门;强化全员培训,包括医护人员、后勤人员、保洁人员、保安等;分批次进行防护用品穿脱、医疗废物管理、职业安全防护等培训,确保实现“零感染”的防控目标。 “我们所在的是一条隐形的战线。”王琳认为,“面对看不见的敌人,我们要让病毒无处遁形,守护好大家的健康。”医院隔离病区就是“最危险的战场”。所有一线护理人员,需要全副武装,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给药、了解需求;冒着危险为患者穿刺、吸痰、采集咽拭子;为患者翻身、拍背、喂饭,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 老党员苏英梅、张小梅,17年前参加过抗击“非典”战役,如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再次请缨进入隔离病房。她俩先后带领年轻的护士长李慧、陈冬梅、万琴琴、南海静、高静等,结成安全防护专家联盟,时刻对出入隔离病区所有人员的防护装备和流程做好全面检查,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确保人员“零感染”。同时,她们还照顾起大家的日常生活,被女孩们爱称“妈妈守护神”。 一直坚守在发热门诊的护士长丁丽、刘向芝也是如此。每班4小时的工作,甜美的脸庞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痕;隔离衣下是被汗水浸湿的衣衫,这就是大家的真实写照。 马郁倩是儿科一位美丽的年轻护士。在父母眼中,她还是一个孩子;但是,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她剪去漂亮的长发,成为一名“战士”……第一次进行换防时,她和毕海丽、齐雪、赵震等姐姐们再次递交了请战书,无怨无悔地留下来。如此感人的事迹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在该院,仅护理人员上交的请战书和入党申请书就近300份。 在此次疫情防控战役中,新野县人民医院护理团队科学分工、团结协作、高效行动,冲在了最前方。由于措施得力、防护到位,该院收治的8名确诊患者,7人已经痊愈出院,1人根据上级要求转至市定点医院统一救治,所有人员“零感染”!这群可爱的生命之树的“守护神”,为夺取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