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有效发挥中医药作用把中西医协同机制落到实处
人们需要正确认识免疫力
温县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 优势凸显
用中药应经过中医辨证
1
11 1 2020年2月1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西医结合 优势凸显
 

中西医结合 优势凸显
□王祖龙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展迅速,全国人民都在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变化。国家相关部门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不断更新诊疗方案。从第一版诊疗方案开始,均提出中医治疗的思维和具体的方药。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大小小的传染病发生了许多次。为了治疗疾病和控制疫情,中医是如何认识和治疗传染病的呢?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传染病的基本原则。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中医理论的“温病”范畴。中医认为,“温病”的发生是因外邪侵袭,人体感受“疫疠之邪”所致。我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即“疫疠之邪”。《黄帝内经》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传染病的基本原则。
    2月5日,为了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河南省出台中西医协同机制,以期取得防控成效。我认为,出台该措施将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坚持中西医协同机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预防疾病方面,我们应当做好隔离与防护。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发起的“挑战”,中医和西医在诊疗方面该如何具体协同呢?
    首先,做到病证结合。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对疾病做出分型和分期。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分析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考虑到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并以此指导治疗全过程。在临床中,可利用西医诊断疾病的优势,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疾病,再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考虑患者的体质以及当地的环境,做到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正确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采取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
    其次,做到综合协调。中西医协同机制是指在治疗的不同环节,按照中西医的理论优势和特点,灵活采取诊疗策略,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有机配合、互相补充,这样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我认为,中医在改善症状、预后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结合目前治愈的病例来看,经过中医药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比较明显,恢复期的患者口服中药后,可避免发生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等后遗症。因此,在不同的诊疗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法,比如疾病初期、中期可以中药为主,及时控制病情,避免病情向危重转化;在病情进展到危重期后,以西医治疗为主,采取呼吸支持、器官支持等措施,并辅以中药治疗,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
    最后,注意把握好“扶正祛邪”观念。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治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西医强调,在诊治患者时,除选择一般抗病毒药物外,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也起着重要作用。中医将免疫力称为正气。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正气不足导致的,固护正气是养生、保健、治疗之本。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固护正气的基础,应做到以下5个方面:适时添加衣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家中适度运动,保持心情愉快。对于确诊患者,治疗时以祛邪为关键点,注意“祛邪而不伤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因多为“湿毒之邪”所致。我认为,治疗此病以化湿为主,可选用芳香化浊类药物,具有透表散邪、升降脾胃作用,药物不宜过度寒凉,以免损伤胃气、正气。
    面对此次疫情,中西医协同诊疗,各展其长,一定能早日攻克难关!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