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发挥中医药作用把中西医协同机制落到实处 □廉万营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既严峻又复杂,医疗救治任务日益加重。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相关科学家都在积极研发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但患者的病情等不及,疫情防控形势不能等,全国各地必须采取疫情防控的“硬核”措施。 1月27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在疫情防控视频会上对全省救治工作提出:确保每个定点医院至少有一名中医医师参与诊疗,确保所有确诊病例全病程使用中医中药,确保中西医协同机制落实、有效发挥中医中药的治疗作用。(详见《医药卫生报》2月4日第五版)。1月28日,钟南山院士在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医一开始就要介入,别到最后不行了才看。在广东就是这么做,在很多地方也这么做。”作为中医人,钟南山院士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仗义执言的果敢言行、没有门户偏见的豪爽,让人肃然起敬。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的确保措施更让人击节称好!
确保更有效地救治患者
中医药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走来,从抗击“流脑”的战役中走来,从抗击“非典”的硝烟中走来,充分证明了中医药治疫的有效性。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对于中医药来说就是无数次和大小瘟疫的斗争史。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的不完全统计,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超过238次。中华民族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从来没有中断文明史的民族,中医药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56年、195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两次来袭,中医根据当年的气候特征和不同的病情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方药战胜了疫情。2003年,“非典”疫情再次笼罩中华大地,形势非常严峻。“非典”过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非典”发源地中国的死亡率竟然全球最低,只有6.5%。 中国在防治“非典”中实施“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果断决策起了重要作用。无数事实和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医疗救治实践证明,中医药在中国历次疫情中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3个“确保”就是为了更有效地救治患者。
确保救治更多的患者
2月6日,多家媒体报道: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总有效率达90%以上,其中60%以上的患者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改善明显,30%的患者症状平稳且无加重现象。这对更多地救治患者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疠疫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非其时有其气”,大多数患者发病病机相同。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就是针对大多数患者相同的病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利于在现实状况下,将辨证论治的难度降到最低,让更多的医生能用确有疗效的成方救治患者。 每个定点医院至少有一名中医医师参与诊疗,既保证了大多数病情相似的患者快速用上确有疗效的中医药,又有利于少数病情不同的患者经过中医辨证论治使用中药。这样能在精准施治的同时提高效率,救治更多的患者。
确保更快速地救治患者
“非典”和这次疫病治疗实践证明,中医药可以较快地降低患者的体温、改善病情;激素和其他一些西药降低体温的速度比中药更快,但药效过后体温迅速反弹。中医药辨证论治从病因、病机、根本入手,降低体温后不易反弹,总的来说速度更快,疗效明显。有效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快速救治患者,这对当前减轻医务人员数量不足的压力、减轻防护物资紧缺的压力、腾出空间救治更多的患者,具有现实意义。 当下,要确保满足患者的需求和长远利益。改善病情,不使病情加重、恶化,挽救患者的生命,是患者最紧迫的需求和利益;不留严重后遗症、保留患者的劳动力,是患者的长远利益。“非典”初期,找不到有效的治疗药物。为了缓解患者的病情,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虽然保住了一部分患者的生命,但是严重的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让他们后半生痛不欲生;而主要服用中医药的患者,不但救治成功率高,而且没有严重后遗症。这些教训促使大家在这次疫情诊治中,谨慎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确保所有确诊病例全病程使用中医药是保护患者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明智选择。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医疗机构的职责;3个“确保”实质上是汲取了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救治经验的明智之举,是以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重的现实需要,是尊重五千年中华文明成果的坚定的民族自信表现。有效发挥中医药作用,不是为了追求纯中医治疗,而是为了把中西医协同机制落到实处。我们期待中医人更加努力,为疫情防控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