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需要正确认识免疫力 □曹东义
近期,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很多人希望提高免疫力来避免感染疾病。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对于免疫力这个词,有一定程度的错误理解。 病毒性肺炎出现肺水肿、大白肺、肺纤维化,主要是患者产生的抗体太多、太集中,免疫反应过于强烈造成的,医学上称之为“免疫损伤”;使用激素治疗,就是为了控制免疫过度亢进,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 免疫力这个词,源于古老的中医典籍理论,被西医理论“吸收”之后,创新成一个现代词语。 甲骨文中有“御疫”的文字记载,是为了避免感染流行性传染病,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才能达到防疫效果。 为了防疫,避免感染疾病,古人经常用艾草、松枝之类的植物药来“燎于室”,相当于现在的消毒措施。除此之外,每个人还采取很多避免患传染病的措施,《灵枢·九宫八风》记载:“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这说明懂得养生保健的人,会主动躲避邪气,如同避免感染疾病的措施。 古人认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说,“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因此,除了外避邪气,更重要的是“内养正气”。《素问·刺法论》强调人们经过锻炼身体,可以达到“五气护身”,身心健康,再加上采取养生保健措施,就能“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中医养护、提高正气的方法很多,有精神养生、饮食起居养生、运动健身养生、四季顺时养生、导引按摩、太极拳、八段锦、药物调理养生等,通过这些方法,达到不生病的目的。 不讲养生之道,起居无节,甚至乱吃野生动物,其危害是很大的。 几百年前,西医采取隔离、港口检疫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把患者、疑似患者与健康人强行分开,应对传染病暴发。对此,中医逐渐摸索出可以推广使用的“免疫技术”——人痘疫苗。 疫苗是减毒、低毒的致病活物“邪气”。中医将研制的致病活物“邪气”,定名为疫苗。我认为,这个名字起得好,很准确。同时,注射疫苗的人要掌握好规律、规范操作,促使疫苗起到防病作用。否则,接种疫苗会成为感染疾病的行为。 古代中医大力推行免疫种痘术,就是把患者的痘疮痂,经过适当处理,变成疫苗。明清时期开始大面积推广接种疫苗。后来,接种疫苗法被传到土耳其等国家。英国的玛丽夫人,把人痘疫苗引进英国,由琴纳改良成更安全的牛痘疫苗。牛痘疫苗被传到法国,该国医生经过分析,研制出更多疾病的疫苗。因此,人类在近代、现代逐渐消灭了天花等疾病,控制住了很多传染病的流行。 中医在一般情况下,不说免疫力如何,而说养护人体的正气。因此,西医有“免疫病”,中医有“正气病”。 综上所述,作为中医人,我认为,群众想防护自己不感染疾病,就要提升正气。 (作者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