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淅川县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
|
本报讯 (记者乔晓娜 通讯员武华成)淅川县通过巩固创建成果、加强中医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等,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再接再厉,巩固创建成果。淅川县将巩固“中医创先”成果纳入县卫生健康及中医药工作年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采取得力措施,巩固创建成果;拟定《全县巩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果实施方案》;结合中医医疗机构执业年度校验,持续开展督导检查,切实加强日常监督;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双核心”建设,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积极实施“十三五”中医药工作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提升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医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淅川县中医院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综合楼项目申报成功,2018年5月正式动工,今年年底将正式投入使用;香花、大石桥、荆紫关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获得项目资金共计45万元,新购置一批中医药器械,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助力健康扶贫工作。 积极开展家庭中医师签约服务工作。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服务团队有中医药人员,服务项目有中医药内容。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共签约69152户22万人,其中贫困户18912户58108人,签约率达到96%。同时,淅川县积极开展中医医联体建设,县中医院与荆紫关、寺湾、西簧等5家乡镇卫生院建立医联体,扎实开展中医业务技术传、帮、带等工作。 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淅川县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软硬件建设,提高中医药培训水平;县中医院基层指导科坚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指导、督查和考核,进一步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15家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开展中药饮片、针灸、推拿等10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均能开展针灸、火罐等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75%的村卫生室配备有100种以上的中药饮片和50种中成药,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积极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中医药文化得到普及。为了纪念《中医药法》实施一周年,全县各医疗机构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医药法》;举办《中医药法》宣传日活动以及街头义诊、八段锦表演等,强化宣传效果。在南阳市“八段锦”比赛中,淅川县代表队获得全市比赛第一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