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养老奉亲书》对传统养生学和食疗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我种植的山药
古代卖药如何做广告
婆婆纳
杏之美
1
11 1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婆婆纳
 

□高亚丽

    早春时分,梅花领先报春,紧随其后的是迎春花,接下来铺散在荒地枯叶间的阿拉伯婆婆纳会开出星星一般蓝色的小花。若不低头寻找,会忽略它清新、娇弱的美。
    阿拉伯婆婆纳原产于西亚、欧洲一带,是入侵物种,我国首次著录是1921年祁天锡所著的《江苏植物名录》。中国大地上也生活着它的近亲——婆婆纳,同为玄参科婆婆纳属的草本植物,只是婆婆纳花更小些,呈浅粉红色。
    婆婆纳的名字令人好奇,有人说是因为它的小花密密集集,像巧手婆婆纳的鞋底;也有人说它在早春生机勃勃,不断铺满赤裸的大地,像是祖母手中密密麻麻的针脚,缝补着时光之衣,缝补着大地上的裂口。婆婆纳又称狗卵草、双珠草、双铜锤、双肾草等,均与它的形状特点有关。
    我国在明代已经有婆婆纳这个称呼了。旧时采婆婆纳,是民间抵御灾害的活动之一,尤其在江淮地区。婆婆纳又称“破破衲”,是一种野菜。明朝《救荒本草》曰:“生田野中,苗拓地生,叶最小,如小面花黡儿,状类初生菊花芽,叶又团边,微花如云头样,味甜。灾年乏粮,夏历二月,采其茎叶,可充饥。”食法:“采苗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明王磐《野菜谱》中有《采破破衲歌》:“破破衲,不堪补。寒且饥,聊作脯。饱暖时,不忘汝。”
    婆婆纳分布于西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全草入药,三四月采收,晒干或鲜用。婆婆纳味甘、淡,性凉,归肝、肾经,可补肾强腰,解毒消肿,主治肾虚腰痛、疝气、睾丸肿痛、妇女白带、痈肿等。
    (作者供职于永城市永煤集团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