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生
北宋中期以后,有一本书在社会上广为传阅,影响极大,得到这本书的人会说“如获隋珠和璧之宝(得到这本书就像得到隋侯之珠和和氏璧一般珍贵)”。一本书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其价值之高、影响之大,可见一斑。这本珍贵的书籍就是陈直所著的《养老奉亲书》。 《养老奉亲书》又名《奉亲养老书》《养老全书》,全书1卷,分上、下两籍,上籍16篇言老人食治之方,下籍13篇言老人医药之法、摄养之道,末附“简妙老人备急方”23条,以备老人不时之需。《养老奉亲书》主要论述老年养生及防病治病的理论和方法,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老年人的食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主张医药扶持,重视顺时奉养,提倡精神摄养,为我国传统养生学和食疗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养老奉亲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论述食疗对老年人养生的重要性
《养老奉亲书》的232首方剂中就有162首食疗方,占69.8%。上籍16篇全部为食治之方,以食物养老益气,治眼部疾病、五劳七伤、脾胃气弱、泻痢、水气、喘嗽、诸淋、噎塞、冷气、诸痔等,其食治范围可谓广泛。
强调食疗的重要性 饮食调治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弥补后天。对于老年人来说,饮食调治尤为重要。 提出饮食调治的基本要求 即“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其黏硬生冷”“暮夜之食不可令饱,阴雾晦暝不可令饥”等。 书中的食物形式多种多样 食品类有粥、羹等6种,饮料类有汤、饮等6种,菜肴类有脍、腌等4种。 膳食制作讲究五味调和 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膳食的制作方法,在膳食中常常加入各种调味之品,使药膳既美味可口,又能调畅气机,保持疗效。 加工膳食讲究火候 在加工之时,不同的食物还要注意使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和火候。 注意食物的忌口事项 如食治老人消渴消中、饮食不足、五脏干枯的芦根饮子,饮用治病时要忌咸食、炙肉、熟面等。 注重不同季节的食疗养生特点 如春主发生,肝气较旺,饮食上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易伤脾胃的生冷、肥腻、黏滞之物不宜过多食用。
第二,强调老年人养生要有医药扶持
一是针对老年人的特殊体质,不可乱投汤药,要对药品的种类、性质、效力、毒性进行全面考虑、合理选择。二是要关注给老年人治病的治法选择和预期疗效,老年人治病很难做到一药投之、诸病尽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矛盾,逐个击破。三是关注老年人用药的剂量和疗程。
第三,指出养气应在养生之前
陈直认为,常得虚阳气存为养老之先。他指出:“老人真气已衰,此得虚阳气盛,充于机体,则两手脉大,饮食倍进,双脸常红,精神强健,此皆虚阳气所助也。”陈直提出了“养气七法”:不要多说话,说话太多会耗真气;节制色欲以养精;不要贪口舌之欲;咽津液以养肾气;节制怒气以养肝气;饮食有节可养胃气;宁静淡泊以养心气。
第四,护理对老年人养生至关重要
书中将对老年人的护理和孝顺联系在一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子女对老年人的护理要亲力亲为 百善孝为先,“凡百饮食,必在人子躬亲调治,无纵婢使慢其所食”。子女还要懂得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养护的注意事项,正所谓“为人子者,深宜体悉,此养老人之大要也”。 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护理 针对老年人的精神特点,强调对老年人,要注意其精神摄养,使其保持清静、乐观、坚强、开朗,特别要注意防止和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做子女的要了解老人的喜好,应当尽力满足老人的喜好,使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情。 要注重老年人护理的细节 老年人肾气衰亏,体力下降,或兼有疾病者,更是需要子女的关心爱护。“凡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皆须巧立制度,以助娱乐”。寝寐床榻不要过高,最好三面设屏,以防风邪;枕头要低长,以菊花充实。 要注重不同季节的老年人护理 老年人气弱骨疏,春季不宜骤减棉衣,夏季纳凉要选择位置并注意防风,秋季应该调整情绪忘记忧思,冬季要避免感受寒邪。
《养老奉亲书》理法完备,用法简便,切合实际,凡《养老奉亲书》之所论,后世医家和养生家无不争相引用。元代邹铉让家中老人依据书中所论来进行摄生调养,结果他的高祖、叔祖和母亲均高寿,其本人在年逾古稀之时仍然十分健康。邹铉对陈直尊崇备至,自号“敬直老人”,并将《养老奉亲书》增补为4卷,改为《寿亲养老新书》。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生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