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周期疗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经行头疼
辨沉脉治疗不孕症
青光眼头痛验案
癔症的治疗应重视理肝
疏风止痒治荨麻疹验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生处处长河南省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杨锦建 尿石症的危害与诊疗常识
1
11 1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周期疗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经行头疼
 

河南省中医院 王祖龙 赵盼盼

    月经前后由于受体内激素水平、血管张力及盆腔脏器充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子宫收缩疼痛、腹泻、轻微乳房胀痛或触痛、焦虑、头痛、下腹及腰骶部坠胀不适等症状,称为经前期综合征。
    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称为经行头痛。
    对于这类患者,中医可以根据患者月经周期的生理特点并结合患者本身的症状、体征及四诊情况,辨证论治;采用周期疗法治疗,能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病例    郭某,女,39岁,某公司职员,以“每逢经期前出现头痛半年余”为主诉,于2017年12月20日到河南省中医院,找到笔者就诊。
    现病史:平素月经规律,4天干净,经量中等,色暗红,有血块,痛经,经期第一天小腹疼痛,得热痛缓,经前乳胀、烦躁、腰酸,每于行经前两天开始出现较剧烈头痛,需要吃芬必得、英太青之类药物控制,睡眠差、易醒。月经来潮第二天头痛开始缓解,平素白带正常。纳差,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舌质红偏黯淡,舌边齿痕。苔薄黄,脉弦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婚育史:适龄结婚,爱人体健。2005年7月剖宫产一男活婴。
    中医诊断:经行头痛(肝郁化火兼血瘀)。
    西医诊断:经前期综合征。
    治宜:疏肝清热,活血化瘀。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5克,栀子10克,醋北柴胡12克,川芎20克,当归15克,醋延胡索20克,白芍20克,茯苓15克,白术18克,薄荷6克,干姜6克,甘草6克,陈皮15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川牛膝15克,首乌藤45克。
    共14剂,每天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病史同前,仍有乳胀,纳差,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醋元胡30克,川芎20克,白芷15克,钩藤30克,菊花15克,柴胡12克,枳壳12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生地20克,桃仁6克,红花15克,川牛膝15克,琥珀粉3克(冲服)。
    共7剂,每天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患者月经3天干净,量可,色暗,少许血块,痛经,经前乳胀减轻,经行头痛症状消失,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
    医嘱:效不更方,守初诊、二诊处方按经前、经后规律治疗。

总结

    祖国医学认为,经行头痛主要是气血为病,其病因主要是血虚、肝火和血瘀。由本病例的临床特点可以看出,该患者是情志不舒,肝气郁滞,郁而化火,经行时冲气偏旺,气火易随冲气上逆作痛,发为头痛;气滞则血瘀,瘀血滞留体内,胞宫血行不畅则可出现痛经。故本病辨证为肝郁化火兼血瘀。病位在头,病变脏腑在肝,病性属实。
    对于此例经行头痛的治疗,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周期疗法:经后期以治本为主,注重对肝的治疗;经前期治标,着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经后期疏肝泄热为主,兼活血化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薄荷轻清,助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健脾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丹皮、栀子清热凉血,加川芎、延胡索、川牛膝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干姜辛热,入脾胃,温经而止痛;煅龙骨、煅牡蛎重镇安神,并降上冲之气;首乌藤养血安神,加强安神之功。
    经前期着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止痛;川牛膝逐瘀通经;白芍养血柔肝;当归、生地养血,益阴活血;枳壳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行气,二者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炙甘草调和诸药;加延胡索、琥珀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白芷疏风活血止痛;钩藤熄风清热,平肝风而止头痛;菊花清肝明目而止痛。
    采用周期疗法治疗一个月经周期,患者经行头痛已好转。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