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让云技术链接中医信息孤岛
如何把握好发展中医药的新机遇
新郑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心血管内科四病区为流浪的智障患者撑起一个家
平脊疗法治疗脊柱病应用“三原则四方法”
乳腺增生和月经有关系吗?
1
11 1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如何把握好发展中医药的新机遇
 

如何把握好发展中医药的新机遇
□丁林国

    自《中医药法》实施以来,中医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那么,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传承和发扬好中医,让中医药造福更多群众呢?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是什么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中医药之“医”
    《2014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中医机构实有床位数占全国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13.17%,中医门急诊人次占全国总门急诊量的15.25%,出院人数占比为12.38%。另外,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医院校毕业生仅有3成当医生等。
    这些数据直观地表明中医发展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程永现说,当前中医临床面临着很多问题:临床从业者多,医学科学家寥寥;知其然者多,知其所以然者少;“名与老”尚为一体,青年中医才俊难寻;“高手在民间”缺乏挖掘机制……
    实际上,这些问题与中医面临的困境互为因果。不少专家指出,中医药一向以“简、便、验、廉”著称,诊治手段以“望、闻、问、切”为主,不需要大型设备,其结果是中医医院的收入严重不足,医生缺乏成就感。在这种背景下,有的中医医院也开始引进大型设备,采取西医的诊治方式;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也融合了一些西医学的相关课程;优秀中医人才匮乏,又制约了中医的良性发展。
    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曾经提交提案建议,应尊崇中医药的历史文化,重新找回中医药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表达语言等,保持中医药固有的本质特色,突出有别于西医药的独特优势;应不拘一格降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人才合理流动,加大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等项目的推广力度,大力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
中医药之“学”
    当前的中医药科学研究临床导向不够,国家投入越来越大,科研越来越深,论文越来越多,却离临床有点儿远;研究自由度大,兴趣广泛,却往往浅尝辄止……程永现说,一些中医药科学研究脱离实际,碎片化已成常态,难成风景。
    程永现建议,相关部门应及时完善科技体制与评价体系,为医学科技腾飞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提倡重质量而轻数量,重原创而淡化跟风,重论文内涵而淡化分数,重探索而宽容失败的风气。程永现说:“评价标准变了,正确引导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传统中医药学理论深奥、复杂,不易被当今学子接受,也不利于国际交流。宁夏医科大学教授邱洪流建议,相关部门可搭建一个大数据平台。按照他的构想,这个平台应是无所不包的大数据网络平台,它集古今中外之大成、汇现代研究之精粹,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大众性。在这个平台上,不同的人可以从医学、文化等不同方面找到感兴趣的东西,不同专业的人可以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传承中医和传统文化,还可推动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邱洪流说,这个平台不需要国家巨额的投入,只要实行公益、公开、共有、共享,依靠民间力量就可以很快建立起来。他特别指出,这个平台应具有不断增加和扩展的海量信息,在建设过程中要强调多数据格式下的文本数据加原文图像保存,避免中医药经典文献重要信息丢失。比如《神农本草经》记载有莨菪、麻蕡两种药。根据记载“多食见鬼”。看起来很荒谬,但实际上是说患者服食之后会出现幻听、幻视现象。所以,翻译时应予以说明,以确保中医药文化准确、完整地记述和表达。这不仅是我们民族和国家自信心的具体体现,还是中医药国际化的正确路径。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