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 不能再进行腹腔镜手术了吗?
血液透析200余次 怀孕9个月 尿毒症患者能否顺利分娩?
让老人安享有温度的医养结合
1
11 1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 不能再进行腹腔镜手术了吗?
 

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
不能再进行腹腔镜手术了吗?
郑州人民医院普外三科主任 张俊杰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以切口小、愈后好、恢复快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但是在腹腔镜技术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禁区”,成为诸多外科医师关注、讨论的焦点。这个焦点就是——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是否可以进行腹腔镜手术?
    曾经进行过腹部手术的患者往往存在腹腔粘连,加之早年术中预防粘连的观念尚未成形,预防粘连的技术尚不成熟,腹腔镜微创技术尚未广泛应用,故大多数腹部手术患者选择了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关闭腹腔后,粘连较为严重。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二次手术的风险和难度。
    那么,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是否真的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区”?
病例
    在郑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女性患者黄某,因“胆管结石伴胆管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拟进行手术治疗。
    可是,在18年前,患者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胆管结石伴胆管炎”在当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死亡率高达30%,腹腔感染严重,进行手术后,往往造成胆囊、胆管、胰腺解剖结构改变,加之大网膜及部分肠管广泛粘连于腹膜,包裹胆囊及肝脏,直接影响手术视野,使得手术的未知性增多。
    同样在郑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男性患者薛某,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拟行手术治疗。但患者曾于1996年与1998年分别因“胃穿孔”及“胃溃疡”在当地医院接受“胃穿孔修补术”及“胃大部切除术”。
    消化道溃疡及穿孔往往会引起腹腔感染,从而诱发腹膜炎,且在短期内进行两次手术,腹腔内粘连十分紧密,手术间隙狭小,更容易增加副损伤,进而增加术后并发症可能。
情况相似手术方式大不同
    做不做手术?怎么做手术?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要以审慎、科学的态度来考证。这两位患者的情况看似相同,如果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手术方式大为不同。
    黄姓患者曾进行过一次腹腔手术,原手术切口位于右侧腹直肌,大约15厘米,根据病史、临床体征及检查结果推断,粘连位置及面积可能覆盖了胆囊及胆管,整个手术区域都会受到波及,但脐部并未有手术瘢痕,粘连可能性小,第一穿刺孔可以通过该位置进入,随后在镜下根据患者粘连位置决定其他穿孔位置。
    薛姓患者曾进行过两次腹腔手术,且两次手术切口不在同一位置,手术区域增大,粘连面积也会相应扩大,但患者原手术区域多在上腹部,下腹部粘连可能性小,可自脐部进入后,自下而上分离粘连,从而暴露手术区域,进而达到切除病灶的目的。
个体化手术解决难题
    手术如期开始,和预料的一样,两位患者均腹腔广泛粘连,但各有不同。
    对黄姓患者,术中探查发现,腹腔广泛粘连,以右上腹为重,部分肠管及网膜广泛粘连于腹膜以上,进而覆盖了胆管及胆囊的手术区域,使得暴露手术区域成了难题。
    术中,我们自脐部进入,分离广泛粘连的网膜,松解粘连的肠管,使解剖结构尽量复原,找到胆囊,确认胆管后,联合胆道镜,成功完成了微创胆囊切除及胆道取石术;并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了胆管一期缝合,既减少了患者的花费,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对薛姓患者,术中探查发现,腹腔粘连更为严重,整个上腹部完全被粘连的网膜及肠管覆盖,右侧肝叶被粘连带完全掀起,各解剖标记及参照均出现不同程度移位或改变,手术区域狭小,仅在右下腹有一区域粘连较轻。
    我们随即更改手术方式,打破自脐部为镜孔的常规,腹腔镜自右下腹进入腹腔,以脐部作为肠粘连松解术的主操作孔,分离粘连,使各解剖结构恢复原位,进而找到胆囊,完成手术。
    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务人员所面对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当年所谓的腹腔镜手术的“禁区”,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认知的提升,成为腹腔镜手术开放的领域。但思想能否随着技术的进步一同飞跃,才是能否跨越“禁区”,突破瓶颈的保证。
 (本报记者冯金灿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