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郑州市发布医联体建设时间表 基层医疗机构和二三级公立医院须全部参加医联体 |
|
本报讯 (记者刘 旸)日前,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郑州市推进和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指出,2017年内,郑州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和业务能力较强的二级医院,必须全部参与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到2020年,郑州市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加入医联体。 《方案》指出,综合医联体、专科联盟、医共体、中医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都属于合适的医联体模式,不同医疗机构可根据客观情况,选择参与适合自己的医联体组织。在医联体内,要逐步实施医保总额付费、影像检查、患者信息共享,并建立顺畅双向转诊机制,尤其是病情稳定患者的下转机制。同时,上级医院要根据基层需要进行有重点的帮扶。 《方案》明确,郑州各级医院将有各自的工作侧重点,三级医疗机构将逐年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的就诊人次,将工作重点向救治疑难危重症患者和帮扶基层等方面倾斜;二级医疗机构的职责是做好三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承接工作,协助三级医疗机构做好相应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出现说明郑州的医联体发展步入“深水区”。市级医院的知名医生有望成为乡村诊所、卫生院的骨干,这将使基层医院具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同样,基层医疗机构的急危重症患者能便捷地向大医院转诊,康复期患者也能向下一级医疗机构转诊。 此外,《方案》还要求,郑州各县(市、区)要在2017年9月底前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并设立医联体建设时间表,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预计2020年,郑州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部加入医联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