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季
随着气温的升高,最焦急的还是心血管内科的医生们。冬季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所以人们大多都很注重冬季的预防保健,却往往忽视夏季发病的危险性。 其实,在酷热难耐的盛夏,心肌梗死发作病例并不少见,可谓是心肌梗死高发的“第二季”。每年夏天,特别是天气持续闷热时,医院急诊室心肌梗死患者数量会明显增多。据相关统计,夏季,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看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在过去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的医生们相继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达8人。该科主任唐啟卫告诉记者,最近两周接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多在50岁左右,各县(区)的患者均有,就诊时间大多数为夜间及凌晨。其中,两名患者发病前1天~2周内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6名患者根本没有心绞痛病史,而首先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 59岁的张某,没有冠心病史,7月4日18时突然发生心前区疼痛,症状不能缓解,当时他想着休息一会儿就好了,可疼痛程度越来越剧烈,持续20分钟后,张某拨打了120。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前急救人员接到张某后,医生查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该医生立即与唐啟卫取得了联系。在15分钟内唐啟卫和他的介入团队及导管室医务人员已经到位,并采取了果断措施,为张某做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发现患者的冠状动脉右冠脉近开口处完全闭塞,并见血栓影,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后,19时10分成功为其右冠脉植入两枚支架,整个手术时间共计35分钟。术中,张某没有出现慢血流及无复流现象;术后,张某感觉疼痛消失,恢复状况良好。 随后,52岁的赵某在室外高温环境中工作时,突然感到心慌、胸闷、出冷汗等,起初他以为是中暑了,赶快到阴凉处休息。可是,症状并未得到缓解,赵某反而出现胸痛、头昏等症状。赵某的同事赶紧将其送至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其为“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经过唐啟卫团队的积极抢救后,患者终于脱险。术后,患者没有出现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等并发症,恢复状态良好。 据唐啟卫介绍,一部分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的表现与中暑的先兆症状非常相似,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为胸前部疼痛,同时伴有全身不适等症状,这一点儿与中暑有所区别。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别轻易做“中暑”的判断,可以先将怀疑为“中暑”的人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如果采取其他消暑措施后,症状还是没有好转,就要及时将其送医院诊治,不可掉以轻心。 为什么夏季会频发心肌梗死呢?唐啟卫介绍,夏季气温高,人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减少,并且心跳、血流速度加快,所以容易发生心肌缺血事件。另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引起心肌梗死,比如心情烦躁、睡眠质量不好、工作劳累却缺乏休息等,这些都会成为心肌梗死的诱因,大部分人在夏季习惯饮用冷饮、冰镇啤酒等,心脏血管容易突然受到冷刺激而产生痉挛,继而导致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发作前的征兆有哪些呢?唐啟卫说,心肌梗死这种疾病在发作前,人体会感觉心脏部位闷胀,向后背、下颌、双手臂等部位呈放射状,并伴有出汗、头昏、呼吸不畅等感觉。心肌梗死发作的时候,会有一种压迫感、濒死感以及呼吸急促等现象。 人们若有上述感觉时,不要慌张,先让自己平躺下来,可以口含硝酸类药物,并立即拨打120,或请周围的人帮助,立即到医院接受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