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红

郑州新华医院外科专家陈延宾 梁冠山/摄
2014年12月13日上午,郑州新华医院院长、著名外科专家陈延宾像往常一样带领着医生、护士为住院患者查房。这时,该院120救护车接回一个昏迷不醒的患者,医务人员急匆匆地将患者送进了监护室。 “陈院长,您一定要救救俺爸呀!”患者家属拉着陈延宾的手说。“经过检查,患者脑出血70毫升,一侧瞳孔散大,脑疝形成,必须马上做手术。”陈延宾在说话的同时,迅速做好了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即将开始时,陈延宾的手机铃声响了。他拿起手机说:“喂,长话短说,我现在准备做手术,什么?啊!我知道了,可我现在走不开呀!这样吧,我马上派人去接。”听到这些,其他的医务人员把目光投向了陈延宾,并问:“陈院长,怎么了?”“没关系,小刘,我妈在家里摔倒了,你安排急诊人员把她接来吧,看情况进行处理。”陈延宾说。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手术室外是焦急等待的患者家属,手术室内是紧张、有序的抢救,汗水湿透了陈延宾的衣服,只见头皮夹、颅钻、铣刀等手术器械在不停地传递着。两个小时过去了,血肿被清除了,脑疝症状缓解了,患者得救了。 此时,旁边的医生关切地说:“陈院长,剩下的工作我们做吧,你家里是不是……”此时,陈延宾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一言不发,继续带着同事们做着手术的收尾工作,直到把患者安全送到ICU(重症监护室),又详细安排了手术后的治疗和注意事项,这才急匆匆地奔向了骨科病房。 “妈,我来晚了,是儿子不孝,我对不起您,让您受罪了。”陈延宾说。二弟说:“行了,哥,咱妈摔成这样,你却跑去给别人做手术,你可真是大公无私啊!”陈延宾又说:“二弟,患者的病情很严重,我只能这样处理。好了,我现在就组织人员给咱妈做手术。”二弟说:“啥病情你都不知道,就给咱妈做手术吗?”陈延宾又说:“哎呀,二弟,刚才我看过了,咱妈是股骨颈骨折,必须置换股骨头,有什么话等咱妈做完手术再说吧。” 第二天早晨,在病床前守护了一夜的陈延宾看到母亲渐渐苏醒过来,他睁大了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说:“妈,您醒了!”母亲说:“孩子,昨天的事我都知道了,你做得对,那位患者咋样了?”陈延宾说:“妈,那位患者已经脱离了危险。”母亲说:“那就好!”陈延宾说:“妈,我对不起您!”母亲说:“你做得对,妈虽然多疼痛了一会,可救了人家一条命啊,值得!”此时的陈延宾已经热泪盈眶了。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新密市超化镇杏树岗南沟村的一位80岁的村民冯水林老先生侍奉106岁的老母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事迹着实感动了陈延宾。冯老先生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母子俩相依为命几十年。十几年前,老母亲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因年事已高,多家医院都拒绝做手术,冯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在母亲床前。 由于病情恶化,肿瘤破溃出血,该患者于今年4月28日慕名来到新华医院就诊。陈延宾了解情况后,被冯老先生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他要挑战手术年龄极限,他要尽一个医生的责任。可是,这是一位106岁的患者,手术风险可想而知。通过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术前准备,2017年4月30日上午,陈延宾主刀,仅用了15分钟就成功为老人做了乳腺癌切除手术。术后第九天,患者顺利出院。鉴于冯水林的孝心和家庭经济状况,陈延宾免除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全部费用,并派专车免费把他们送到家。患者的大孙子冯春亭代表全家为该院送上“大医精诚”的镜匾。 本着“从患者出发,一切替患者着想”的办院理念,早在郑州新华医院建院之初,陈延宾就率先在全省推出40种单病种限价收费,为百姓减免医药费上千万元;成立健康扶贫基金,每月出资6000元,3年来已累计发放健康扶贫基金16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新华团队免费义诊、捐资助学、赈灾扶贫、关爱老人,诸多爱民故事在新密大地上传播着……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我应该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