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松 丁林国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支持力度比较大,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尤其是在《中医药法》实施后,从国家法律层面确立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这令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精神振奋、备受鼓舞,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看到了中医药的前景和希望。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快与慢离不开各级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重视,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参与,离不开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和信任。笔者认为,各级管理部门应向中医药发展好的省份学习,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比如出台具体的措施、制订差别化的医保补偿方案,将中医药适宜诊疗技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等,以促进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中医药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各地管理部门还要注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切实把握好中医药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总结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让群众真正享受到“简、便、验、廉”等中医药特色服务,进而惠及更多群众。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是要求人们在干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真才实学。中医医院和中医药工作者要借助国家对中医药的扶持政策,通过努力提高中医药疗效,让群众喜欢上中医药、相信中医药,努力使他们成为发展中医药的参与者、享受改革成果的受益者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找准发展中医药与破解新医改难题的结合点,使中医药能够助推新医改的进程。 发展中医药的号角已经吹响,各级管理部门要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渐把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中,出台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切实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指数。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药之花将香飘祖国大地。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