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眼科病历”由诗出 |
|
□胡献国 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从不到40岁发现眼睛患有疾病,到75岁辞世,先后留下了30多首“眼病诗”。这大概是在古人诗词作品中记载最为详尽的一份“眼科病历”。 这份“病历”中记载有白居易眼睛患病后的自觉症状:“眼渐昏昏耳渐聋,满头霜雪半身风;夜盲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白居易还对自己眼睛患病的缘由进行了分析:“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哭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最易使人受到震撼的是白居易对其眼睛患病时自觉症状的一段描述,用医生写病历的行话讲,即主诉:“散乱空中千片雪,朦胧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似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同时,白居易还用诗记载了眼病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贮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研究表明,酒精极易溶于水,而眼球内腔的玻璃体含水量达99%,对乙醇有较强的亲和力,极易损伤视网膜。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当人们饮酒后,眼球结膜充血,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同时酒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当眼睛缺少维生素B后极易发生角结膜干燥、视神经炎及晶状体混浊。因此,喝醉了酒的人普遍是眼球上布满血丝,出现“红眼”现象。酒中的有害醇类(如甲醇)也会对视网膜、视神经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若饮酒过多,酒中的有害成分能使视神经萎缩,严重的甚至导致失明。白居易常一醉方休,结果染上了眼疾,40岁时已有“书魔昏两眼,酒病沉四肢”之感,从而写下眼病诗。医生已明确告诉他要戒酒,可他依然“马背仰天酒裹腹”,使得眼科名著《龙树论》中也无有用之方,眼科圣药“决明丸”也无济于事,只得“争得金篦试刮看”,诗作也日趋减少且浅薄。 如果我们的大多数医生在书写病历时,都能像白居易那样将患者的主诉和自己的诊查结果,既真实具体又传神生动地记录在案,病历将变得有趣和诗意。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