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从《山海经》看洪荒时代的中医药
“西子捧心”是胃脘不舒
蛇床子
最早的新式中医学堂——利济医学堂
传统健身体操——五禽戏
张景岳轶事
“眼科病历”由诗出
1
11 1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西子捧心”是胃脘不舒
      “春秋时越国少女西施在河边浣纱,水中鱼儿看见她清纯动人的面容,竟忘记了游动,渐渐沉到河底。这就是四大美女中排名第一的‘沉鱼西施’。西施有先天性心脏病,发作时常忍不住皱眉捂胸,人们都觉得她这样更美,称为‘西子捧心’。同住施家村的东施姑娘容貌平庸,心脏健康,大白天没事也学西施紧皱眉头,招摇过村,结果变得丑不堪言,邻居纷纷闭门躲避,这就叫‘东施效颦’。”
    上文出自《唐诗为镜照汗青》。读者不难看出,作者望文生义将西子捧心之“心”武断地理解为先天性心脏病。殊不知,此“心”非彼“心”。
    西子捧心之“心”即中医学之“心下”,清代著名医家钱潢在其《伤寒溯源集》中明确指出:“心下者,心之下,中脘之上,胃之上脘也。胃居心之下,故曰心下”。也就是说,“心下”即是人体胃脘部。
    《伤寒论》有多条原文涉及“心下”,如心下痞、心下硬、心下因硬、心下痞硬、心下逆满、心下痞硬满、心下微满痛、心下必痛等。结合《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可知,“心下”均指胃脘部而言。另外,上溯隋唐五代时期的敦煌遗书所载古医方平胃丸:“平胃丸方,主心悬,饥不用食”。“心悬”即心下悬痛,胃脘不舒之意。
    由此可知,中医学中“心下”即为人体之胃脘部,由来已久。西子捧心,只是西施胃脘不舒或胃脘疼痛而已,而不是前文作者所说的先天性心脏病。
    范蠡听说西施美绝人寰,遂教以歌舞,前后用了3年时间将她训练成人见人爱的绝代佳人,然后献给吴王夫差,后边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吴王从此沉湎酒色不思国事,终被勾践所灭。试想,一个患有先天心脏病的西施,自顾已是不暇,怎能完成灭吴的历史重任?
    古典文学中的许多典故和中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阅读和学习古典文学,特别是与中医药相关的古诗词时,应秉持“求其所以然”的虔诚态度,不望文生义,不随意发挥。
 (殷世鹏 张爱娇)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