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人体有6个救命穴位
死抠细节得真意
从瘀论治鼻窒
辨病因治带下病
结节性痒疹治疗心得
小儿遗尿 针灸治疗效果好
夏季感冒试试西瓜番茄汁
1
11 1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辨病因治带下病
 

辨病因治带下病

    妇女阴道流出白色黏液,其状如带,量多淋漓,如涕如唾者,称为白带;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分明,称为赤白带;白带色黄者,称为黄带;色红者称赤带;另外,还有青、黑,或五色杂见的,因而又有青带、黑带、五色带之称,总称带下。
    中医认为,本病之生,多由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加上脾虚、肝郁,或奇经虚损、阳气不足等因素,致湿浊、湿热下注引起。至于阴虚内热,扰动冲任所致白带,临床也为常见。
    凡带下色白,黏腻稀薄,秽气不重,且精神倦怠,食欲不佳,劳则带下更多者,为脾虚湿浊下注,应健脾除湿,佐以收敛。临床上常用完带汤治疗:白果、车前子各12克,山药24克,芡实15克,黄柏9克,薏苡仁3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治之。每日1剂,用水煎服,一般2~4剂即见显效。
    带下赤色,或赤白相杂,质黏稠,有腥味,且伴口苦尿黄,月经前后带下较多,为肝经湿热之轻证。临床常用柴胡、栀子各15克,茵陈、茯苓各18克,车前子、陈皮各12克,甘草3克,组成清肝利湿汤,并随症加减每多获效。
    上证重者,带下青色如脓,有臭味,外阴瘙痒,或有刺痛感,每逢经期症状加重,苔黄厚,脉滑或濡数,宜清泻肝经湿热。临床常用白头翁汤:白头翁30克,黄连9克,秦皮15克,黄柏12克,加椿根皮15克治之。每日1剂,用水煎服。
    老年或先天不足,病后体虚之妇女,带下清稀如注,腰冷酸重,四肢不温,头晕目眩,脉沉弱,为白崩,系由冲任虚寒所致。临床常用温补冲任汤:鹿茸粉、肉桂各9克,制附片18克,黄芪30克,巴戟天、菟丝子各12克,芡实15克。以水久煎,分3次温服,每服送下鹿茸粉3克,每日1剂,连服数剂,即可收效。
    白带多,质稍稠,或挟有血色,阴部干涩灼热,微痒,并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小便短黄,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阴虚内热,扰动冲任,损伤脉络使然。宜滋阴清火,以治其本。临床常用知柏地黄汤加旱莲草,或加三七粉冲服。每日1剂,用水煎服,其效甚佳。
    治带下必先辨病因,然后针对病因选方用药,方可收效。
 (赵永春)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