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高起点规划 高品位设计 河南出台示范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创建新标准 |
|
河南省2014年启动示范卫生监督机构创建工作以来,先后确定4批共48家创建单位。截至目前,12家单位通过考核验收,成为“河南省示范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为了深入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持续推进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监督机构规范化管理,提升监督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省卫生计生委特制定《河南省示范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标准》)。 那么,在2013年出台的《河南省示范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2013年版《标准》)的基础上,2017年版《标准》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相比2013年版《标准》,2017年版《标准》在机构编制上,市(县)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编制最低标准增加了10人。2017年版《标准》要求创建示范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的单位需要达到以下标准:市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编制不得少于50人;人口300万~500万的,不得少于60人;人口500万以上的,不得少于100人。县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按照1~1.5人/万名服务人口的标准核定,最低不得少于40人。 在基础设施问题上,相比2013年版《标准》,2017年版《标准》在业务用房面积上有所增加。市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业务用房面积不得少于3500平方米;人口500万~700万的,不得少于5000平方米;人口700万以上的,不得少于6000平方米。县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业务用房面积不得少于2500平方米;人口70万~100万的,不得少于3500平方米;人口100万以上的,不得少于4000平方米。 在功能用房方面,相比2013年版《标准》,2017年版《标准》进一步细化,在2013年版《标准》的基础上增设合议室、听证室、陈述申辩室(询问调查室)、警示教育室、模拟执法室、应急物资储备室、培训室,做到设置规范、布局合理、设施齐全。 相比2013年版《标准》,2017年版《标准》对人才队伍进行重新规划。2017年版《标准》要求,监督员(持有效执法证件)人数不低于编制内在岗人数的90%;市级监督机构大专及以上学历监督员比例达到95%以上,县级达到85%以上。借助国家网络培训平台和河南培训项目,加强监督员培训工作,培训合格率达100%。加强首席监督员培养工作,市级监督机构应有1名省级首席监督员,每个专业应有1名市级首席监督员;县级应有1名市级首席监督员,每个专业应有1名县级首席监督员。 相比2013年版《标准》,2017年版《标准》在档案管理方面进行规范。2017年版《标准》要求,各类行政、业务资料及时归档,资料装订完整、规范。按照档案室标准化建设要求,在当地档案部门的指导下,建设标准化综合档案室。积极探索档案电子化管理,实现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相比2013年版《标准》,2017年版《标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2017年版《标准》要求,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宣教科室,每年对外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4次;在市(县)级以上媒体宣传每年不少于12次;宣传资料、活动记录等保存完整。建有卫生计生监督信息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宣传平台,定期发布监督工作动态和相关信息。 相比2013年版《标准》,2017年版《标准》在作风建设方面要求,各创建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加强监督队伍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三个规范”“八条禁令”“十要十不要”,始终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近3年内未发生监督员重大失职渎职或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相比2013年版《标准》,2017年版《标准》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求,各创建单位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发掘、宣传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极倡导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教育意义的廉政文化;打造符合卫生计生行政执法特征的法治文化和监督文化;唱响河南卫生监督之歌,每个监督员对《阔步向未来》应做到熟记、会唱;落实卫生计生监督员宣誓制度,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完整。党团组织健全,积极开展党团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卫生单位、服务型行政执法单位等创建活动。 通过创建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呢?据介绍,通过示范创建,可以培养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技术精湛、执法有力”的监督队伍,建设一批“设置科学、功能完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保障有力、运行高效”的监督机构,使全省卫生计生监督服务能力大大增强,执法办案水平明显提升。 (本报记者杨冬冬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