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年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在我国,成人患病率已超27%。很多患者陷入“单纯依赖药物”的误区。实际上,药物治疗需与生活管理相结合,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充足的睡眠均是稳定血压的“隐形基石”,能让药效更持久,降低并发症风险。 饮食调控:给血管“减负” 饮食是控制血压的核心,要坚持3个原则。 控盐限钠: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要警惕酱油(每10毫升约含1.6克盐)、咸菜、加工肉、方便面调料包中的“隐形盐”。建议烹饪时用葱姜蒜、柠檬汁替代部分盐来调味。 补钾排钠:多吃香蕉、菠菜、土豆、菌菇等富钾食物。钾能促进肾脏代谢多余的钠离子,帮助平衡体液渗透压,辅助降低血压。 优化饮食结构:少吃肥肉、黄油等饱和脂肪,选择橄榄油、亚麻籽油、深海鱼(如三文鱼)等不饱和脂肪,保护血管内皮;用燕麦、糙米、藜麦替换白米饭、白面包,其富含膳食纤维,可降低血脂,间接稳定血压。 科学运动:增强血管的弹性 规律运动能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管弹性,长期坚持可使收缩压降低4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9毫米汞柱。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需要讲方法。 选对类型:优先选择快走、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这类运动能持续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短跑、举重等剧烈运动引发的血压骤升。 控制好运动强度和时长:将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70%)。比如,60岁人群运动时心率保持在96次/分钟~112次/分钟之间,每周运动3次~5次,每次30分钟。若时间紧张,可分3次进行,每次10分钟,累计达标即可。 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运动前热身5分钟~10分钟(如慢走、活动肩颈),运动后拉伸5分钟;清晨是血压高峰期,选下午4点~6点运动更安全,运动中若出现头晕、胸痛需立即停止。 优质睡眠:有“修复”血压作用 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比白天低10%~20%。睡眠紊乱会打破这一节律,导致血压波动。做好3点,有助于控制好血压。 营造适宜睡眠的环境:卧室保持安静、黑暗,温度20摄氏度~24摄氏度,湿度50%~60%。选择透气的纯棉寝具。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避免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 规律作息:固定入睡(如晚上10点前)和起床时间,即使周末也不相差超过1小时,确保每晚7小时~8小时睡眠。睡前可泡脚10分钟或听舒缓的音乐放松身心。 警惕呼吸暂停:约5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若出现打鼾严重、夜间憋醒、白天嗜睡,需及时进行睡眠监测,通过专业治疗改善睡眠质量,进而稳定血压。 高血压管理是一场持久战,药物是“武器”,饮食、运动、睡眠是“防御工事”。将它们结合起来,能让血压维持在合理范围,为心血管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麻陂镇卫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