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阵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阵
 上一版    下一版  
补益气血、敛疮生肌治疗乳腺炎
艾灸的分类及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艾灸的分类及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李振华治病验方七则
蒲灰散合茯苓戎盐汤加减治疗淋证
1
11 1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蒲灰散合茯苓戎盐汤加减治疗淋证
 


□李孟良 卜志礼

《金匮要略·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记载:“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其中,蒲灰散具有祛瘀、利湿、通淋的作用;茯苓戎盐汤,能益肾清热、健脾利湿。笔者将二方合用,治疗76例淋证患者,获得显著的疗效。
在76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42例,年龄18岁~50岁。
西医诊断:42例患者为急性肾盂肾炎,症见发热、尿频、尿急、腰痛或血尿,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34例患者为急性膀胱炎,症见小便艰涩、尿道刺痛、少腹拘急、血尿,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白细胞(++)。
辨证:湿热证(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方药:生蒲黄、滑石、车前子、金银花各2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甘草6克。
化裁:湿热偏重伴小便艰涩疼痛、频急、大便不畅或秘结者,加大黄15克,萹蓄30克;热伤血络见血尿者,加小蓟30克,栀子12克;血淋涩痛甚者,加冬葵子20克,生地30克;发热者,加蒲公英30克,黄芩12克。
服用方法:急症期,每天3次(1剂煎2次,共得药液600毫升,每次服药300毫升);缓解期,每天2次。服药期间禁食生冷、辛辣、肥厚甘腻等食物。
76例患者均治愈(全身症状消除,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其中,治疗10天者35例,治疗15天者30例,治疗20天者11例;1周内复发8例,患者按原方服药后痊愈。
典型病例一:黄某,女性,30岁,1980年7月12日就诊。
患者主诉发热(体温39.5摄氏度),寒战,尿频急痛伴血尿,腰痛(叩击痛明显),舌尖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尿蛋白(+++)、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小圆上皮细胞(+),白细胞计数12×109/升,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
西医诊断:急性肾盂肾炎。
中医辨证:下焦湿热型淋证。
方药:基本方,加萹蓄、蒲公英各30克,栀子12克。
患者先将4剂药分3天服用,服药后发热症状消退,其他不适也有所减轻;随后继续服用3剂药(同样分3天服完),此时患者除腰部仍有疼痛外,其余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2~3个/HP(处于正常范围)。之后患者继续服用治疗基本方3剂,最终所有症状完全消除,达到痊愈标准。为了祛除残余病邪、巩固疗效,后续又给予金银花12克,茯苓12克,车前子15克,泽泻10克,甘草6克。共3剂。
随访2年,患者疾病未复发。
典型病例二:宋某,男性,34岁,1979年10月21日入院。
患者主诉发热(体温39摄氏度),小便热涩刺痛伴血尿,少腹拘急(排尿时加重),舌苔黄,脉滑数,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计数13×109/升,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18%。
西医诊断:急性膀胱炎。
中医辨证:湿热下注膀胱、火热迫血妄行型淋证。
方药:基本方,加小蓟30克,生地15克,栀子12克。
患者先将4剂药分3天服完,服完后发热症状消退,血尿情况也有所减轻;之后按此方继续服用7天,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随后,患者按基本方继服3剂,巩固疗效。
患者于11月4日出院,后续随访3年,期间未再复发。
 (作者李孟良供职于鄢陵县人民医院,卜志礼供职于鄢陵县卜岗村卫生室)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