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张磊辨治哮喘三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感染
李氏砭法调理肝硬化失代偿期
通肠减压治疗心脏病
1
11 1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通肠减压治疗心脏病
 


□赵彦秋

笔者有一位友人,其母亲长期受高血压病、冠心病困扰,经常出现心慌、多汗、头晕症状,双腿沉重得如同灌了铅。经中医治疗后,她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前天,笔者偶然看到为友人母亲开具的药方,竟是麻子仁丸化裁方。惊讶之余,不禁赞叹开方医生的诊疗思路开阔、用药灵活。细想之下,其中的道理其实十分明晰。
中医理论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人体肠道若出现郁滞,往往会引发心慌、胸闷、多汗、头晕等症状,这种情况很常见,就如同汽车超载爬坡时,车尾冒着黑烟、吃力前行般沉重。人体的心脏好比汽车的发动机,而人体出汗就类似汽车冒黑烟。要让汽车轻松爬坡,要么增强发动机的动力,要么减少汽车的载货量,这样爬坡才会轻松。由此类比可知,小肠每多一分郁滞,心脏就会多一分负担。中医还提到“心在液为汗”,当心脏超负荷运转时,会通过出汗来排出体内热邪,此时我们就需要为心脏减轻负担。理解这一道理后,便能明白为何许多儿童与中老年人会出现肥胖且多汗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看,长期饮食过饱的人易患心脏病,频繁在酒桌上应酬的人也易患心脏病,这些其实都是“吃出来”的问题。长期饮食过饱,正是诱发心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部分患者难以理解,吃饱饭与心脏病之间为何会有关联。不妨换位思考:汽车若长期超载,发动机会不会受损?中医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说法,看似只是损伤肠胃,实际上会间接伤害心脏。因此,治疗胃肠疾病时要兼顾心脏健康,治疗心脏疾病时也需要考虑胃肠状况。
那么,肠道郁滞的患者为何还会出现头晕、气短的症状呢?这要从人体气机升降的规律说起。人体气机的升降就如同电梯的运行,需要能顺畅地上行与下行。若长期饮食过饱,导致肠胃“超载”,就好比只能承载10人的电梯,一下子挤了15人,电梯便会陷入上下两难的困境——体内浊气想排出却排不出去,清气想上升却升不起来,肠道由此形成积滞,使人像背着沉重包袱般疲惫。此时要做的,就是让电梯避免超载,这样电梯才能重新顺畅运行。只要肠道没有积滞,日常饮食保持七分饱、不过量,肠道就能顺利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精华,再将这些营养物质逐步输送到“二楼”(胃)、“三楼”(心脏),甚至“四楼”(颈椎)、“五楼”(头部),营养输送到哪里,哪里就能保持舒适状态。生活中,有时吃太饱会让人头晕、没力气、不想动,原因也在于此:小肠每多一分郁滞,心脏就会多一分负担;大肠每多一分郁滞,肺脏就会多一分负担。中医认为“心主血、肺主气”,心肺一旦受累,气血生成与运行就会不足,气血不足便会使人感到乏力、疲劳。
因此,对于许多存在心脑供血不足或贫血问题的患者,若同时伴有肠道积滞、大便不畅的情况,即便有头晕、气短、乏力等症状,也应先清除肠道积滞,减轻肠道负担。想要身体充满活力,关键不在于进食量的多少,而在于保持肠道通畅、留有足够的空间,毕竟六腑以通为用,只有肠道通畅,脏腑功能才能正常运转。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