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木贼的由来 |
|
□尚学瑞
相传,古时有一位大将军,善于带兵打仗,并在剿匪中战功赫赫。正当大将军准备扩大战果时,却突然患了眼病,眼前似蒙一层薄纱,混沌不清。大将军虽然遍访名医,但是未曾获效。 有一天,大将军在朦胧中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岛屿。至于岛上情况,大将军瞪大双眼也看不清,急得大将军直跺脚。当晚,大将军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有一位白衣老者告知他,此前他剿匪未能斩草除根,是剩余的贼寇作祟,致其患了眼病,要想治好眼病,必须去岛上寻求解法。 次日,大将军迫不及待地带着一队随从登岛。上岸后,大将军仿佛看到岸边站满了人,可是随从们四处张望,没有发现一个人影。随从们顺着大将军手指的方向向前走,发现面前是一片一米多高、直直挺立的一种野草。 随从们把情况汇报给大将军。大将军怔了一会儿,联想起昨晚的梦境。莫非这些野草就是那些未被剿灭的贼寇的化身?自己眼病的解法就在于此?想到这里,大将军咬咬牙,吩咐随从们立即把野草斩除干净,并带了一些野草返回军营。 随后,大将军每天用这种野草煎水服用。不久,大将军的眼病竟然真的康复了。随从们都很高兴,猜测大将军认识这种野草,便问野草的名字,大将军想了想,一本正经地回答:“木贼。”随后,这个名字就渐渐在民间传开了。 木贼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别名笔头草、锉草、节节草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夏秋二季采割,晒干或阴干用。 木贼味甘、苦,性平,归肺经、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等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目赤翳障、迎风流泪,以及便血、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科出血等。宋代《嘉祐本草辑复本》云其“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这是对木贼功效最早、较全面的记载。 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木贼含挥发油、黄酮等成分,有明显的扩张血管、降压、利尿、抗炎等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等,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有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除药用外,因木贼的茎秆表面有一层细密的硅质,摸起来粗糙如砂纸,故古代木匠常用其打磨木材,使木材表面光滑。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甚至据此认为,此草木像贼一样“偷”走了木材的毛刺,使其光滑,故而得名。 (作者供职于辉县市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