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白内障手术也能治疗青光眼 |
|
□樊帆
58岁的张阿姨由于情绪激动,突然出现眼睛和头部剧痛、视物模糊,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急诊检查后发现,张阿姨的眼压高达55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正常眼压为10毫米汞柱~21毫米汞柱)。经医生诊断,张阿姨患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合并中度白内障。医生建议张阿姨做白内障手术,张阿姨十分困惑:“我明明患的是青光眼,为什么要做白内障手术呢?” 其实,白内障手术与青光眼治疗的关系密切。《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明确指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若同时存在白内障,可以考虑直接进行晶状体摘除术。 青光眼与白内障的关系 要想理解白内障手术对青光眼的作用,需要先了解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眼睛中的房水需要通过前房角的“小梁网”排出,以维持正常的眼压。若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就会升高,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丧失。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房角变窄,大多与晶状体异常相关。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增厚、前移,推挤虹膜,使房角变窄甚至关闭。这在亚洲人群中尤为常见。 白内障手术,主要是利用超声乳化技术吸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更薄的人工晶体。它不仅可以解决视力问题,还为眼内“腾出空间”,解除对房角的挤压,促进房水排出。2024年,研究结果证实,患者较早进行白内障手术,比单纯激光或药物治疗更能有效控制闭角型青光眼。 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近年来,国内外对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策略不断更新。国外专家建议,50岁以上患者可以考虑晶状体摘除。2021年,我国专家也提出了分层治疗的建议。 在疾病早期,患者若房角尚未粘连,可以进行单纯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以扩宽房角。术后,大多数患者房角明显开放,眼压稳定。患者若房角已发生粘连,但是视神经未受损,可能需要联合手术,如白内障手术联合房角分离手术。 在急性发作期,患者若角膜水肿,需要先降低眼压,控制炎症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晚期患者,若房角广泛粘连、视神经受损,需要进行白内障联合小梁切除等手术。 并非所有患者均适合白内障手术。患者若晶状体仍透明,需要慎重权衡手术利弊。 手术益处与风险并存 白内障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有多重优势。相比激光虹膜切开术,白内障手术不仅解除瞳孔阻滞,还可以改善眼部结构,降低房角再关闭的风险,一台手术同时解决白内障与青光眼两个问题。 术后,患者眼压平均下降8毫米汞柱~15毫米汞柱,效果持久,延缓视神经病变进展。术后,许多患者无须用药,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手术亦有风险。青光眼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的难度较高,可能出现术后眼压波动、角膜水肿、炎症等。尤其长期高眼压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较少,手术风险显著增加。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患者应定期监测眼压、房角及视神经,必要时辅以药物或其他治疗。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需要按时到医院复查,之后每3个月~6个月复查一次。 治疗需要“量体裁衣”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双眼的病情不同时,治疗方法也可能不同。病情较轻者,可以进行单纯白内障手术;病情严重者,则需要联合手术。 手术时机,需要医生进行综合评估。患者若白内障已明显影响视力,手术决策较容易;若以青光眼为主而白内障较轻,则需要仔细评估手术对房角的改善作用。目前,白内障手术还可以联合微创青光眼手术,进一步提升眼压。 张阿姨最终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术后第一天,张阿姨的眼压就降至18毫米汞柱,头痛、眼痛症状消失。3月后复查,张阿姨的房角增宽,视力由0.3恢复至0.8,并且不用再服用降眼压的药物。 白内障手术用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体现了“以最小代价获最大收益”的现代眼科理念。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通过一次手术同时改善视力与控制眼压。但是,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需要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作者供职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