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慧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遇到吞咽不适的情况,比如进食过快时偶尔出现哽噎感,或食用辛辣食物后有短暂的灼痛感。如果这种不适逐渐加重,甚至发展为持续性吞咽困难,就需要警惕一种可能威胁生命的疾病——食管癌。食管癌是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吞咽困难:食管癌的“信号灯” 食管癌的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初期可能仅在吞咽干硬食物时感到哽噎,随着肿瘤生长,食管腔逐渐狭窄,最终连流质食物甚至唾液都难以咽下。除吞咽困难,食管癌还可能伴随以下症状: 胸骨后疼痛:吞咽时出现隐痛、刺痛或烧灼感,可能放射至背部。 反流与呕吐:食物滞留食管引发反流,夜间平卧时更易发生呛咳。 体重骤降:受进食受限、代谢异常等因素影响,患者3个月~6个月体重会下降10%以上。 声音嘶哑:肿瘤损伤声带或侵犯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食管癌的“幕后推手” 食管癌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不良饮食习惯 高温饮食:长期饮用65摄氏度以上的热茶、热汤,会反复烫伤食管黏膜,增加癌变风险。 腌制食品:咸菜、腊肉等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在体内可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 缺乏蔬菜、水果: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如钼、锌)缺乏,会削弱食管黏膜的修复能力。 烟酒刺激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直接损伤食管上皮,吸烟者的患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8倍,若同时饮酒,风险将叠加。 遗传与环境因素 有食管癌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2倍~3倍。土壤中钼、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癌前病变 若巴雷特食管(胃食管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改变)、食管溃疡等病变未得到及时干预,可能逐步发展为癌症。 早筛早治:抓住“黄金窗口期” 食管癌的预后与发现时机密切相关。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90%,而晚期不足20%。因此,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筛查方法: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金标准”,可清晰显示黏膜病变,并便于医生取组织进行活检。钡餐造影、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等辅助检查可帮助医生评估肿瘤范围。 高危人群:50岁以上、有食管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喜食烫食或腌制食品者,建议每2年~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科学防治:从生活细节做起 饮食调整 食物温度控制在60摄氏度以下,细嚼慢咽。 减少腌制、熏制食品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避免暴饮暴食,饮食规律。 戒烟限酒 吸烟者应逐步戒烟,饮酒者要注意限量。 控制胃食管反流 频繁泛酸、烧心者需及时就医,通过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或调整睡姿(抬高床头15厘米~20厘米)来缓解症状。 治疗癌前病变 轻度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需定期随访,中重度病变可考虑内镜下切除。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