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松兰
当我们长时间保持坐姿,无论是办公桌前专注工作、沉迷于牌局娱乐,还是乘坐长途交通工具,都有可能被一个“沉默杀手”盯上,它就是深静脉血栓。 警惕“沉默杀手” 血栓,简单来说就是“血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身体各部位的血管通道,切断相关脏器的血液供应,导致细胞突然死亡。深静脉血栓就是血液在深静脉(常见于下肢)内异常凝结,形成栓子,从而堵塞血管。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像腿部轻微肿胀、隐隐作痛等都很容易被忽视。可一旦血栓脱落,就会随着血液流动堵塞肺动脉,引发肺栓塞,严重时短短几分钟就会危及生命。由于深静脉血栓早期症状不明显,甚至毫无征兆,因此被称为“沉默杀手”。 哪些人容易中招 1.久坐、久站族:办公室白领、司机、教师、长途旅行者(“经济舱综合征”)。 2.长期卧床者:骨折、术后、瘫痪患者。 3.血液“变稠”时:肿瘤/化疗患者,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患者,孕产妇。 4.循环“减速”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龄、心力衰竭、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5.其他:吸烟、脱水、有血栓家族史或既往病史者。 出现这些信号尽快就医 1.若小腿或大腿出现肿胀、疼痛、压痛,伴有明显的沉重感,且活动后症状加重,尤其是单侧肢体出现这些表现,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征兆。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会导致肢体肿胀;若血栓脱落,还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2.受阻静脉远端的肢体若出现皮温升高,颜色变为暗红色或青紫色,这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瘀积所致。这种情况提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较为明显,要及时干预以恢复血液循环。 3.更要警惕的是突发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心跳加速、咯血甚至晕厥,这些症状可能是肺栓塞的典型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后,脱落的栓子随血液流动至肺部,阻塞肺动脉,会严重危及生命,要立即就医。 六大实用防栓妙招 避免久坐久站,打破静止魔咒 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3分钟~5分钟,做一些简单动作就能有效促进血液回流,比如踮脚运动,通过脚跟抬起、落下的重复动作,带动小腿肌肉收缩;还可以做踝泵运动,缓慢勾起脚尖再下压,让脚踝充分活动,增强下肢血液循环。 长途旅行时,尽量不穿过紧的裤子和袜子,以免束缚下肢血管影响血流。选择医用弹力袜能帮助静脉血液回流,同时要多喝水,降低血液黏度。还要避免交叉腿坐,这种姿势会压迫血管,加重血液瘀积,增加血栓风险。 踝泵运动: 体位:平卧或坐姿,大腿伸展,下肢放松。 动作:先进行趾屈,即脚尖向下伸;再做背屈,即脚尖向上钩;最后,做踝关节360度环绕。 频次与时长:建议每天实施踝泵运动10次~15次,每次20组~30组,每次3分钟~5分钟,趾屈与背屈维持时间3秒。 饮食调整,控制体重 饮食应清淡,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深海鱼、生姜、黑木耳等。保证足够水化,若无禁忌建议每日饮水1500毫升~2000毫升。 少吃高盐、高脂、高糖食物(会增加血液黏度)。 戒烟限酒 预防深静脉血栓,戒烟限酒至关重要。吸烟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使血液更易在受损处凝结形成血栓 而过量饮酒会导致身体脱水,使得血液黏度增加,减缓血液流动速度,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吸烟与饮酒的双重作用,会显著提升血栓风险。因此,养成戒烟限酒的习惯,对保护血管健康、预防血栓意义重大。 梯度压力弹力袜 从脚踝向上压力梯度递减,促进血液向心脏回流。需要医生评估后开具处方,选择合适压力等级和尺寸。弹力袜务必早晨起床前穿上,睡前脱下。 术后/卧床患者应早期活动并做好物理预防 手术后的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者需要做被动腿部运动或使用气压治疗仪。 高危人群遵医嘱进行药物预防 使用肝素、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等,应遵照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长期用药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 (作者供职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民族中医院普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