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方英
当肾脏功能衰竭,无法正常排出体内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时,血液透析便成为维持生命的关键治疗手段。它通过将血液引出体外,经透析器过滤后再回输到体内,帮助患者清除毒素、调节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然而,很多人误以为透析意味着生命终结,实际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科学管理,不仅延长生存期,更提升了生活质量。 透析:新生活的起点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方式。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时,身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无法排出,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透析治疗能有效替代肾脏部分功能,为患者争取生存机会。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是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核心环节。合理饮食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减轻肾脏负担,降低并发症风险。 精准控制蛋白质摄入 透析过程中会丢失部分蛋白质,患者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但要精准控制。一般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克~1.2克,其中优质蛋白应占50%以上。优质蛋白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生物利用率高,如鸡蛋、鱼肉、瘦肉等。患者可每天早餐吃一个鸡蛋清,午餐和晚餐选择清蒸鱼或鸡胸肉,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避免摄入过多的劣质蛋白,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限水控盐 多数透析患者无尿或尿量极少,过多摄入水分会导致水肿、高血压,甚至心力衰竭,故每日饮水量要根据尿量及时调整。高盐饮食会加重水肿和高血压,建议患者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3克,或可选择低钠盐,并严格控制含盐调味品的使用量。 低钾低磷 当肾脏功能衰竭时,钾和磷排泄受阻,易在体内积累。高钾可能引发心律失常,高磷会导致骨骼病变。患者要避免食用土豆等高钾食物,以及乳制品等高磷食物。 运动和睡眠管理 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更能重建心理平衡。坚持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轻度运动,可以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睡眠管理 睡眠管理同样重要,透析患者常因皮肤瘙痒、腿抽筋等问题失眠。睡前用温水泡脚,避免饮浓茶咖啡,保持卧室安静、光线黑暗……都能改善睡眠质量。透析患者每天保证7小时~8小时睡眠,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概率会降低。 心理管理 约60%的透析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建立透析同伴支持系统是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有经验的患者分享应对心得,新患者倾诉内心困惑,能有效缓解负面情绪。 2.患者家属的角色尤为关键。专家建议患者家属要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共同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3.寻找兴趣爱好是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书法、绘画、园艺等活动能让患者在专注中获得成就感,改善心理状态。 并发症管理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贫血是常见的“三大并发症”,做好早期监测和干预能有效降低危害。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患者可能出现骨痛、骨骼变形、皮肤瘙痒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控制血钙、血磷水平,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药物,来调整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及时与医师联系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肾性骨病 患者可表现为骨质疏松、骨硬化、骨软化等。预防要从多方面入手:除了控制好血钙、血磷,还应定期监测骨密度,一般每年检查一次;及时治疗,听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 贫血 贫血在透析患者中发生率较高,铁摄入量不足、慢性失血、炎症等因素都会导致贫血。预防和纠正措施有:定期监测血常规,每月至少一次,及时了解血红蛋白水平;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干预;改善营养状况,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量,避免慢性失血。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是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复查,医生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患者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复查后若存在身体不适,要如实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准确评估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血液透析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通过科学饮食、生活调适、心理护理、并发症的管理和定期复查,患者可以拥有高质量生活。只要掌握这些“重生密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依然可以充满希望。 (作者供职于湖南省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