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
带状疱疹,这个词听起来或许让人感到陌生,但它有更通俗的称呼——“缠腰龙”“蛇盘疮”。很多人看到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就简单地将其归为普通皮肤病。然而,带状疱疹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它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危害也不容小觑。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潜伏的特性。当我们第一次感染这种病毒时,往往会患上水痘。在水痘痊愈后,病毒并不会被完全清除,而是潜伏在人体的神经节中,处于休眠状态。一旦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潜伏的病毒就会被重新激活,沿着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引发带状疱疹。因此,从本质上说,带状疱疹是病毒“卷土重来”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皮肤感染。 带状疱疹的症状除了皮肤上明显的红斑、水疱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疼痛。这种疼痛往往在皮疹出现前就开始,表现为局部皮肤的刺痛感或电击样疼痛,有时伴灼热感。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越来越剧烈,即使在皮疹消退后,部分患者还会遗留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带状疱疹通常沿身体一侧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那么,哪些人更容易被带状疱疹“盯上”呢?首先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更容易被激活。研究表明,50岁及以上人群是带状疱疹的高发群体,且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高,病情也越严重。其次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肾病等慢性疾病会长期消耗人体的免疫力,导致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抑制病毒。最后,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的人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受损,或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使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大幅增加。 另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给病毒可乘之机。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为带状疱疹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对于高危人群来说,预防带状疱疹至关重要。目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减轻症状和疼痛程度。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必不可少,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御病毒的侵袭。 如果不幸患了带状疱疹,一定要及时就医。早期规范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疼痛、缩短病程,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千万不要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菏泽曹州医院) |